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中国有60万高校毕业生未能解决就业,2005年又增加了近60万毕业生;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要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大学生不愿意去
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生小海(化名)这个春天过得并不如意。直到5月1日,他仍然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
小海先后应聘了一家有政府背景的科研单位、一家民营教育咨询公司和一家外资企业,不过,这三家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他。
他后来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的重点中学,如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希望暂时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但同样没有获得试讲的机会。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一位更有求职经验的同学告诉小海,现在北京的一些重点中学招聘教师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的岗位要求有博士学历。这个信息让小海越发紧张了。
相关阅读:[规划]“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白领升至金领的质变坦途
这是2005年春天,距离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还有三年零四个月。有分析说,首都北京的经济将因此获得新一轮持续增长,而来自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预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比上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到20.71%。
就业压力笼罩在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身上。
刘淑玲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她认为,这种压力的形成是出于一种错位——在北师大2005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北京的单位,学生们挤破了脑袋,可实际上要不了几个人;而那些从甘肃、新疆来的单位,基本上就没学生去应聘”。
活跃在北京各个求职场所的年轻人中也包括数以万计的外地高校毕业生,与本地1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他们大多希望在首都找到合适的岗位。
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是一家本地的小型计算机销售公司也能在招聘会上收揽上千份简历,而这家公司可能仅仅需要增加2至3名新人。
在另一个经济中心上海,招聘会上的情景大致相同。
相关阅读:[职场]体育经纪人年薪10万起 [职场]你要30而富还是30而负
并非没有机会
西门子公司2005年计划在北京招聘1000名新员工,这则新闻给许多学习机电和计算机技术的学生带来了福音。同样的好消息也来自德勤和普华永道——两家外资背景的会计和财务咨询公司继续扩大在华员工数量,毫无疑问,这将给金融专业的学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北京外企太和咨询公司的一份材料显示,四大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德勤、安永、普华永道2005年招募了800多名新人,其中,毕马威新进大学生的薪酬水平大致和去年持平,为税前4850元左右。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有金融机构,如交通银行提供给本科生的薪酬是税前2000元。
通信、计算机、网络、半导体、金融、商业、汽车和房地产依然是最热门的岗位供应者。电子商务、短信和游戏等新兴行业保持了对技术人才的渴求;广告、传媒和出版领域将成为文科学生应聘的主要方向;贸易、销售、采购以及项目管理的岗位将继续给商学院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生陈宇曾经被招聘会的人山人海折磨得焦头烂额:“对方把你的简历随便往桌上一放,用不了半分钟,那份简历就被淹没得无影无踪了。”
但他最终还是有所收获。4月中旬,他与北京一家出版社签了合同,待遇、福利都还不错。“我最大的体会是在求职时不要钻牛角尖,各种机会都要尝试一下。”他介绍心得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硕士生谢毅成在去年11月与麦肯锡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在描述这段求职历程时,他似乎很轻松:“我所得到关于就业压力的印象,都来自学校和媒体。但我知道,这种严峻和压力分解到自己身上并没有那么严重。求职能否成功,最终要归结到自己的能力上。因为任何公司都明白,人才就是金钱,它们总会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人。”
相关阅读:[职场]带你走出“低薪”时代 [职场薪资]职场减压十大妙招
谢毅成等人这种看似轻松的经历激励了更多本科生投身于规模浩大的“考研”路程。2002年,中国内地有62.4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比上年增长35.6%。此后几年连续增加,2003年是79.7万,2004年是94.5万,到2005年报考人数则达到117.2万。其中,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有60.5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在毕业人数中占到五分之一。
热门岗位变成了硕士生之间的竞争。据著名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最近的调查,2005年热门行业将提供19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的绝大多数提供者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但是在中部省份河南,一则“应届大学生月薪600元”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心痛;甚至有消息说,某些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竟然出现在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招聘会上。
治理结构性之痛
据了解,国务院针对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是,确保就业率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即70%的就业率。
“这个目标是部际联席会议十个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综合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宏观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和规律、现有工作基础和水平等因素,同时借鉴了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说。
但真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去年有60万人未能解决就业,今年又增加近60万大学毕业生。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并不能完全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史朝在接受采访时说。
事实上,宏观经济在最近两年出现了明显的政策转向——一方面是局部投资热度持续不减,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对一些重要行业发出了抑制增长的信号。
相关阅读:一个大学毕业生的“体面”观 大学生创业开皮革饰品店
京沪两地的房地产行业虽仍热度不减,但地产公司对毕业生提供的实际岗位在减少。来自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京沪两地房产及中介人员的需求量分别为2062个和2037个,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人士。在北京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房地产开发商身影寥寥。
汽车销售人员的薪酬也在大幅下滑,其背景是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空间的压缩。2001年开始的汽车投资热到了2005年已经大为收敛,招聘会上,汽车公司大举招聘的情景也不再出现。
同样处在低迷状况中的还包括券商和各种金融投资类公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以及银河等国内著名证券交易商都对招聘新人持谨慎态度,去年以来,中国内地多达十数家证券公司面临破产危局,这使该行业暂时出现了人才整体性过剩。
跨省就业、到西部就业以及自主创业,成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导性政策之一。2005年政府继续实施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力争使在西部服务的毕业生达到2万人,教育部、财政部同时也将开展试点,从国家奖助学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省市已经取消了针对毕业生学校、学历、专业、户口等方面的特殊限制——只是,这些城市并不包括北京和上海。
对于自主创业,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提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另外,对于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以及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复旦本科毕业生“卖鸡蛋”的启示 从毕业生求职看资源的浪费
无法摆脱的京沪诱惑
黄志远从去年11月份开始找工作,多数简历发出后杳无音讯。通过公务员考试之后,黄志远又参加过不少面试,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能让他眉头舒展的消息。“仿佛被拒已经慢慢习惯了。”黄志远苦笑了一下,“竞争太激烈了。”
黄是北京本地一所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之下,来自江西一所大学哲学系的葛玉林觉得,作为外地高校毕业生,他在北京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工作更为渺茫。他自嘲说:“在就业市场上,别人可以说是鲤鱼跳龙门,而我大概就是死鱼一条。”
葛的班主任劝他考研,至少可以换一个专业,但葛玉林缺乏继续深造的勇气。他家在江西老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四年本科下来,家里已背负了1万多元的债务。葛玉林说人不能太自私,出来工作对家里多少会有帮助。
不过,即使是乐意漂泊的年轻人,也往往会被拒之门外。北京一家销售公司的人事经理说:“我们已经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了,人员流动太大,公司不愿意支付培训成本。”
而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淑玲说:“大学生工作难找,只是相对难找。是不是真的大学生多了呢?显然不是。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
赵月华也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要具体而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要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大学生不愿意去。”赵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的副主编。
主要的需求方是地方城市的一些中小企业,但在北京的毕业生看来,那些岗位不是“前途堪忧”就是已经“人满为患”。
相关阅读:[职场]20、30、40岁的花样女人 [职场]四大发达城市薪酬大比拼
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最近针对2005届毕业研究生做了一次就业倾向调查,75.2%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北京。刘淑玲说,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一个顽固问题,就是死守北京。
对这些毕业生来说,守住北京、上海或者广州,都是某种成功。这也许是一种通向更高职位、更多财富和更多机会的成功,或者说是拥有了一种成功的可能性。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认为,高校扩招给“八○”后的这一代人带来了更多深造机会。高校毕业生从精英走向白领,从白领走向高级蓝领,进而走到普通劳动者的行列,这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大的趋势和走向。
但北京和上海仍是毕业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去处,虽然这两座城市因其生活成本过高而招致越来越多的抱怨,可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最好的公司和岗位集中在这两座城市。
而刘淑玲依然在对本校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先解决就业问题,也就是温饱问题,然后再解决小康。上了四年大学,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没找到一个工作,就想着一步登天进入小康社会,那是空想!”
“要正确定位,期望值要降低,眼睛要往下看。死守北京等大城市,就业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若还不肯往下走,就业就会非常难。” 刘淑玲开始变得有些焦虑。
但她很难说服那些顽固的头脑,尤其是校园里的一些精英分子。他们仍执着地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上,为留守在这座繁华的大城市而努力。
最热新闻推荐:
[生活]上海女白领在家都是CFO [原创]事业失败正是女友嫁人时
[职场]形象美丽让你多收入14% [原创]从贫困生到近万元的富翁
最火测试推荐:
你是让老板加薪的高手吗 测测你的05年发财运势
十二星座的幸运中奖秘诀 鼻子预示着财运和能力
社区精贴推荐:
千衣百顺:老公比我收入低的婚姻生活 网友纾子:穷人的半年投资生涯小结
炼狱三笑:为找铁饭碗苦苦争斗的日子 此号被盗:为什么不能向陌生人借钱
您对理财有什么心得,请进入《我家理财》论坛发表感想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