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创下一年半来的新低,仅有1.8%,超出了业界专家的预料。而4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则继续走高,同比上涨5.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专家认为这两个数据的走势出现背离,说明物价传导机制仍然滞后,由此导致市场加息预期仍然存在一定变数。
4月份,CPI同比上涨1.8%,与3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1-4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CPI的走势正朝着年初国家统计局专家预测的路径逐步回落。
在CPI上涨构成中,服务项目价格异军突起,上涨3.6%。对此,有分析人士称,服务价格在未来的几个月会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力量。而这个力量究竟有多大,目前尚难以预测。
去年最后4个月,CPI呈连续下滑的趋势,而进入2005年,CPI走势愈加出乎业界专家的意料。1月CPI创下自2003年10月以来的低点1.9%,2月猛升到3.9%,3月则下降到2.7%,4月的1.8%则是自2003年10月以来的又一个低点。CPI降至1.8%,降低了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据测算,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在扣除20%利息税后,正好为1.8%。
在CPI连续走低,加息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PPI却呈现出继续向上的态势。这使得加息预期变得迷离起来。
4月份的PPI同比上涨5.8%,较之3月份又增加了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判断,今后PPI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传导滞后,另一方面,需求拉动依然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快,规模很大,而且我国出口增长迅速,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都造成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非常旺盛。
4月份,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6.9%,影响PPI总水平上涨约1.2个百分点。近几个月来,无论是原油的自身价格,还是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力,都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石油价格的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扩大。
国家统计局的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居全世界第二位,石油价格至少会对我国GDP数据造成0.5个百分点的影响。石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
PPI继续走高,而CPI涨幅却连续下滑,这种现象在全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表明这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又出现了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最终产品价格却开始回落,将给未来的价格走势留下隐患。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世界各国步入加息周期,我国的加息步伐已经有所滞后。在现阶段政府将加强对房地产、钢铁等过热产业进行调控的时候,并不能排除采取利率手段的可能。因此,央行何时加息甚至加息与否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