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前期铜价近乎于疯狂的上涨有其特定的背景因素:世界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使一个时期内的铜需求“高烧”不退;而全球性通货膨胀又使金属品种的名义价格存在相当大的上升空间;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加大金属市场投资而满足其投资多元化要求。这一切都使铜价的上涨看起来不无道理。但是冷静的想一下,难道这真的是理性的吗?在疯狂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必说矿产商和冶炼商因为天价的利润而开足马力,也不必说制造商“买了心疼,却又不买不行”的尴尬,或许这些天以来的行情走势已经很清楚的表明,原本看起来合乎道理的铜价事实上只是缺乏现实基础的空中楼阁,而缺乏理性的上涨早已注定了夭折的命运。
综合分析影响铜价的几大因素,笔者发现,近阶段铜价的下跌事实上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是市场对铜市场的疯狂局面的重新审视。导致理性回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最主要的仍然是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国际基金对铜价炒作的降温。
我们先来看看供求方面的变化:在供应方面,年初时市场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今年全球铜产量的增长幅度应该在6%左右,增长速度远高于2004年的水平。从前几个月来看,虽然暂时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表明铜产量的加速增长,但是在冶炼厂普遍停产检修期间全球铜产量增长率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这一事实本身就预示着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铜产量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2004年没有被释放到市场中的铜精矿可能因为过高的铜价而进入交易,而冶炼产能的增长则确保了铜精矿在变成精铜的过程中不再有瓶颈。这样,供应增长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将非常大。
需求方面,中国的铜需求量并未出现明确的下滑,其铜进口量仍能保持每月10万吨以上的水平。但在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入进行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时升温的2005年,中国铜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美国和欧洲铜需求则越来越不景气。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的数据,2005年的1-2月期间,美国的铜需求下降了16%,而欧洲则下降了12%。从预期的角度看,美国和欧洲的铜消费量很可能因为经济整体的停滞而继续下降,而中国的铜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能维持目前水平就已经相当不错。这样,全球整体需求应该不会象年初预期的那样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相反有出现负增长的可能。可见,全球的铜供求正处于供求平衡的临界状态,并很有可能进一步转化为供过于求。那么在事实没有到来之前,基于预期原因而出现理性回归是正常的。
基金持仓的变化则是直接影响铜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基金持仓的跟踪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基金正在悄悄的撤离期铜市场。在3月初的一周中,基金的总持仓(多单与空单的总和)达到今年的顶点68575手,之后则在反复中逐渐减少。截止到5月10日的一周,基金的总持仓为46422手,相对于最高点减少了32.3%。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在于基金的净多持仓。基金的净多持仓同样在3月初达到今年的峰值36089手,但目前已经缩减到16884手,缩减幅度高达53.2%。笔者认为,在基金的做多思路没有转变之前,其总持仓量和净多持仓量将会继续减少。虽然这其中有关于美元汇率的因素,但是至少反映出基金对飞上天的铜价也开始出现了怀疑的态度。在等待确认铜价是否将转入熊市的过程中,基金的持仓水平将相应地出现基于理性的缩减。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铜价将因为失去基金的支持而无法保持向上的动力,理性回归在所难免。
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供求关系变化及基金持仓缩减的双重作用下,铜价已经走上了理性回归之路,价格将向其实际价值靠拢。尽管现货紧张、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因素仍可能导致铜价出现阶段性的反弹行情,但是向价值回归的趋势将成为铜市场的主旋律。
(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