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他同时指出:银行改革能否成功的标准是不良资产会否再大规模产生
本报记者 李涛 发自北京
昨日(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时对中国银行业正在进行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准是不良资产今后会不会再大规模地产生,而对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要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
周小川在会上阐述了银行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准:“那就是大家关心的不良资产今后会不会再大规模地产生,这确实也是银行业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的考验。”而对于今后如何能够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他认为具有关键性作用就是“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这是事关银行业改革攻坚成败一个关键的战役。
周小川表示,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动力。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考验就是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资源推动银行改革,“首先,由于政府过去在体制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决策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资产,要勇于把这些不良资产承担下来,要解除历史包袱;另外,政府需要创造可持续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这里面包括了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拨备制度。”
他认为,目前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是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而现在大家却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良资产、注资、加强内控、公司治理、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将来的公开上市上。
“商业银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提出贷款分类要科学化,在那个时候由于拨备制度暂时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因此贷款分类改进就不可能及时跟上。”周小川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五级分类就好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进行严格诊断,同时暴露出它损失的概率。如果拨备制度不健全的话,就好像说一个人可以要求定期地进行体检,但是检查完了,不准治疗和吃药,这样的话,大家觉得检查了也没有用,反正检查出病来又不准治,还不如不检查,而中国银行业实际上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至于下面改革的动机和契机,周小川总结了三点:首先是股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以后导致一些机构上市,上市以后要进行信息披露,这就变成改进拨备制度非常核心的一个动力;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上市公司(指上市银行)不断出现的丑闻,这些丑闻一般都会导致改进。而丑闻首先是利用损失准备和拨备的不足制造虚假利润,通过虚假披露和操纵股市,最后蒙骗了中小投资者,这样的话导致最后出问题就会产生改进的压力;另外一种改革的动机是防范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周边有一些国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很重,所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拨备制度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决心和改进。”
周小川最后强调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实质性的努力:“首先,要发现究竟是在哪些方面需要拨备?对哪一类资产进行拨备?应该拨备多少?根据什么样的规则进行拨备?拨备应该在时间轴上多大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安排?第二,要研究究竟哪些可以在税前拨备?哪些应该是税后拨备?这涉及究竟哪些属于经营成本?对成本准确认定能确定税前和税后的分界点。当然也涉及对金融业税种、税率的安排问题;最后,仅考虑按照我国当前有关的财务审计的规则可能还是不够的。国有银行正在用更高的标准准备到海外市场上市,并受那里会计准则、披露准则、公司治理原则的要求,做到高标准要求自己。”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拨备”,共找到
65,003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银行改革”,共找到
4,156,649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周小川”,共找到
635,21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