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虚构了一个故事,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以及贸易的好处。
迈克尔·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假如他不仅球打得好,而且能够很迅速地修剪草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自家的草坪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曼昆引入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假设乔丹能用2个小时修剪好自家的草坪。在同样的2个小时里,他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1万美元。与他相比,隔壁小姑娘杰尼弗能用4个小时修剪好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4个小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到20美元。在这个故事中,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元,而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是20美元。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件活;而杰尼弗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她的机会成本低。
曼昆教授的结论是:乔丹不应该自己修剪草坪,而应该雇杰尼弗干,自己腾出时间拍广告。只要他支付给杰尼弗的工资高于20美元而低于1万美元,对双方来说就都是合算的。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贸易的好处,说明了贸易的内在动因来自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低效率),该国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换句话说,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利。
20多年来,美国和欧洲一直在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灌输自由贸易的理论,然而今天,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正在压制自由贸易精神,“迈克尔·乔丹”试图自己修剪草坪。
最近几周,人们听到大量的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消息。根据十年前签署的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的规定,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配额限制。配额取消前后这一段时间,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纺织品进口国交叉运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条款、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和反倾销等多种手段,不断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制造障碍。虽然全球纺织品已经“一体化”,中国纺织服装业却难以充分享受其成果。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理由是,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对美欧当地产业造成了损害。而据中国商务部官员的分析,中国纺织品对美欧等市场出口较快增长与此前美国和欧盟的有意限制有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为发达成员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明确要求分阶段将其纺织品配额体制纳入贸易自由化进程,即以1990年进口量为参照系,1995年1月1日减少16%;1998年1月1日再减少17%;2002年1月1日再减少18%;2005年1月1日取消其余的49%。但美欧等发达成员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拖延,美国、欧盟分别将90%和70%的配额保留到10年过渡期的最后时刻才取消。这种拖延直接导致配额全面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出口“开闸放水、量增价跌”的现象。
为了缓解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动荡,中国政府实行了自动出口限制,自2005年1月1日起开征纺织品出口关税,可谓用心良苦。即便如此,美欧还是把纺织品出口增长较快的责任归于中国,对中国产品设限。——说到底,中国纺织品本来没有错,如果一定要给它找个错,错就错在它的竞争力太强。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错”在它不仅拥有比较优势,而且在中低档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或者说竞争优势。“杰尼弗”修剪草坪不仅机会成本低,而且用的时间也比“乔丹”少。
回到比较优势的概念。总的说,中国与美国、欧盟国家在经济上是互补性比较强的。由于在资源禀赋、知识积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因素,中国在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和一定的竞争优势;美国和欧洲国家在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即使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中国与美欧也有相当大的互补性,中国的优势在中低档产品上,美欧的优势在高档产品上。中国白领们坐着美国和欧洲生产的喷气客机和高级轿车旅行,穿着美国或欧洲品牌的服装,用着美国的手提电脑,电脑中安装有美国的软件;美国和欧洲的市民们在超市购买中国制造的T恤、茄克、袜子和玩具。贸易为双方的企业创造了利润,也为双方的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这便是贸易自由化的好处。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想阻碍这种对各方都有利的自由贸易。他们试图在中国产品与美欧市场之间树起这样那样、或高或低的篱笆。
那么,保护主义的大棒一旦落下,打着的是谁?保护的是谁?
显然,首先受到打击的是中国的纺织品企业以及上千万就业者。有报道说,浙江等沿海纺织业集中的地区一些企业开始陷于慌乱。他们很冤,他们不知道为美国人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犯了什么错。
其次,美国和欧洲的广大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害。他们将为同样的产品支付更多的货币。有西方报纸评论说,这相当于向消费者征税。
第三,美国和欧洲进口商的生意将受到影响。他们的市场份额将缩小,不得不寻找中国以外的卖主进货。
第四,美国的棉花生产者对中国的出口将变得困难,因为他们50%的棉花产量销往中国。
看来,美国和欧洲纺织业是惟一的受益者。且慢。保护主义真会切实保护美欧纺织业及其就业者吗?表面上看是这样。但中国产品失去的市场不大可能被美国、欧洲本土企业占领,更可能被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企业乘虚而入。或许短期内美国和欧洲本土纺织业会得到喘息之机。但以中国的经验,保护一个产业恰恰可能贻误一个产业。中国的汽车产业保护了二三十年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是加入WTO之后短短几年即呈现出勃勃生机。
5月20日,面对美欧的保护主义动向,中国政府再次强化自动出口限制,将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提高了5倍。人们期待着欧美的积极回应,但形势不见得乐观。选举的需要而不是国民的根本福利、更不是自由贸易的原则左右着政治家们的行为。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美国和欧洲已经被保护主义所主导,但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西方经济学家们和政治家们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的精神将受到严重挑战。这种挑战将使发展中国家看清美欧在这个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看清美欧政治家们的实用主义面目,从而动摇正在积极融入自由贸易、融入全球化大家庭的信念。
保护主义的大棒不仅打着了中国企业,也砸着了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屋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纺织品”,共找到
3,682,59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