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人民政协报民营周刊 记者 杨朝英;陈海东
盘点2005年第一季度,房价仍然在上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也是事实。房价为何持续上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消费者对此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
5月11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加集团董事长梁晓华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称:“政府和开发商都要承担起责任”。
“涨价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房价仍在涨,很多大城市房价涨幅比较明显。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作为房地产商,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房价持续攀升?
梁晓华:我认为房价一直上涨是没有道理的。从长远趋势来看,房价不会一直涨下去。
记者: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买房子,需求旺盛能不涨价吗?
梁晓华:按照经济学常识来讲好像是这样的。没房的人还有很多,几亿农民要进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要在城市里工作安家,这在定性上是没错的,不过经不起仔细推敲。住房的有效需求是需要逐年释放的。就我非常了解的北京市场而言,供求关系实质上就很平衡,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外来人口很多,但近几年有效需求一直保持在1700多万平方米/年左右,而市场投放的楼盘就将近有3000万平方米/年,供给明显很充足。
记者:最近市场上不是盛传北京的现房基本都售完了吗?
梁晓华:这不可能。即使都卖完了也没关系,今年下半年9月份左右还会有上百个楼盘推出,北京市场的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问题是,现在房价确实是在涨。
梁晓华:我认为,消费者可能被误导了。由于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消息不对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房、将来什么时间还会投入市场多少,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和媒体的报道,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房地产商拿到手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价格却越来越高了,后传导到房市上就是房少价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到现在为止,北京土地的供应量并没有减少,房子的供应量也没少。大多数开发商都是滚动开发,土地拿在手里是不敢压着不的,那成本太高了。而消费者是不知道真实供给信息的,他们的心理一般都是买涨不买跌,
在此情况下,许多打算过一段时间再打算买房子的消费者都抢着买房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提前释放了,价格自然就抬高了。但这种涨价是不合理的,对市场和消费者都会造成伤害。
记者:土地供给实行“招拍挂”以后,土地价格上升,加上钢材等原材料上涨,最终还是会推动房价上涨。
梁晓华:土地价格占开发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它的价格上涨必然会带动房价上涨。然而现在市场的情况是,大量土地都是“招拍挂”以前协议拿到的,竞价机制并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另外,即使在“招拍挂”以后,价格涨得也并不高。中国的国情很特殊,我们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体,这在房地产市场拿地上有很充分的表现。比如在北京,基本上一块土地有开发商相中之后,他就会先找土地上的业主协商,协商成功之后就去挂牌,别的开发商基本上就不会去插手了。市场这么大,没有必要破坏别人的生意。上市公司有些特殊,他
们一般都会参加拍卖,因为他们的利润不仅仅来源于房地产,还有股票溢价。有时,甚至出现房地产赔钱股票赚钱的现象。因此,他们会把房价抬高,便于制造“题材”。
政府推动“招拍挂”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应该按照科学的路子走下去,加强配套工作力度,如详尽的城市规划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竞价并不必然导致成本上升,它只是使发现市场价格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机制,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为市场主体的选择行为更加理性,避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至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我认为并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从成本上看,每平方米用钢材量基本在75公斤到95公斤之间,即使钢材每吨涨1000块钱,平均到每平方米上也就100多块钱。现在政府大力提倡房地产开发要上规模,集约化程度提高,单价成本自然降低,这是经济学常识。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它原材料和建筑成本也只能越来越低,上涨是不合理的。
记者:作为房地产商,同时又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您想对您的市长说些什么?
梁晓华:我建议政府应在城市规划和信息披露制度上面多做一些工作。
上面谈到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实房地产开发商与政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在搞开发基本上都面临着城市规划不明确的问题。政府每年供应多少土地,土地的位置和基本价格,开发商都不是很明确。
要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政府应该负起责任。明确地块功能、土地供应数量,开发商和消费者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对未来的预期就比较稳定,选择才能比较理性,价格才会回到合理的水平上。
另外,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开发商的成本。
记者: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开发商的成本,这种说法倒是第一次听说。
梁晓华:搞房地产开发的都有切身体会。打个比方,开发商开发一个项目,各种手续办下来就要一年,这么长的时间资金使用成本太高了。因为现在房地产开发都是滚动式的,如果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就意味着可以节约大笔资金,那价格自然会下降,这是很自然的。
"用竞标的方法解决经济适用房问题"
记者:在4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适当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被明确提出来。但现在却存在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的现象。您如何看?
梁晓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不可能废除。当然,问题也很多,不过通过一些制度上的配套,这个制度会发挥巨大作用的。
记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您对解决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现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梁晓华:我建议用市场和行政两个手段结合起来解决经济适用房问题,我想现在亟待解决的有三个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改变目前政府单方面决定的机制。由于获取项目的渠道并不公开,为寻租制造了可趁之机,最后这部分成本也要由消费者来承担;另外,现在采用定价的方法是成本预算价加上3%的利润,加上销售成本比较低,实际上,最后的利润往往大大高于这个比例,有的甚至比开发商品房利润率还要高。最终的结果是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受损失的是消费者和政府税收。因为建经济适用房是免税的。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市场公开竞价的方式,政府只管拿出项目用地和严格的审核标准,由开发商公开竞价,谁的价低并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这个项目就由谁来操作。
记者:就是和开发商品房取得土地的方式相反,倒着拍,越拍越低,是这样的吗?
梁晓华:是的。
记者:做企业都想赚钱,这样做会不会利润率过低而无人问津?那样最后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梁晓华:这肯定不会。因为建造经济适用房一般都会赚钱,就看谁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强,开发商会根据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合理估价。
当然,也会出现有开发商愿意低于成本价建造。如果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的经济适用房老百姓都买得起,它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形象,这个价值并不是单纯用钱就可以衡量的。这绝对比单纯做广告的效果要好,因为这个口碑是发自消费者内心的,非常牢固。
记者:按照您的说法,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解决经济适用房问题。
梁晓华:是的,并不难,做到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共赢完全可以。
记者:您刚才不是说有三个问题,那另外两个是什么?
梁晓华:一个是规划,一个是开发商。
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有点问题,有点乱糟糟的感觉。我认为,经济适用房应该遵循"交通方便、便宜"的原则,户型不要太大,不要动辄一百多平,一般不要超过85平方米就可以了,位置应在外环靠近主路,北京最好在五环或者靠近城铁。城市整体规划应该让承建商和
消费者都知道,哪里建商品房,哪里建经济适用房,避免两个市场互相干扰。
还有就是开发商,不要谁都可以建,就应由纯国有企业的房产公司来承担。政府对纯国有企业的控制能力更强,实现政府意图的能力和效率更高。
记者:作为民营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您为什么会主张由国有企业来开发经济适用房?
梁晓华:如果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我当然愿意市场放开,自己多赚些钱。但我同时还是一名政协委员,我考虑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全局利益。这也是我履行职责的一个方式。
来源:[人民政协报民营周刊]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梁晓华”,共找到
1,16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