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有企业怎样进一步改革--发挥公有制优势,把经营性国有资产换位为“国有社会福利保障资产”
国有企业改革在脱困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是很大的。现就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国有企业“定位”问题。国有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就是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无国有企业就谈不上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没有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就谈不上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有什么区别。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不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履行独立的民事义务。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体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在壮大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民经济中起基础和骨干作用。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的地位必须到位。而这些定位仅靠党的文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确定。目前,国有企业立法远远滞后,现有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很有必要起草出台一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有特别规定的《国有企业基本法》,以便通过立法给国有企业定位。
二、要承认国有企业的主要困难是国家造成的。应该说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困难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军工等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更是如此。沉重的社会负担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资产负债过高是体制转轨造成的。人员过多也是过去体制造成的。我们能否说,无论过去和现在国有企业为国家的贡献是大的,也为政府承担了办社会和就业的压力。国有企业不仅是无过而且功不可没。同样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不仅为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不能忘记他(她)们。现在这些产业工人在年龄、知识、技能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使他(她)们成为弱者,他(她)们的思想觉悟是高的,但生活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国家必须承担起这方面的义务。我们要永远记住产业工人群体是共产党存在的阶级基础。
三、让好的国有企业“锦上添花”。尽管我们已经明确了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的思路,但是在具体操作时还是优先考虑如何使若干困难企业脱困,为这些企业倾注了许多人力物力,耗费了许多精力。其实许多困难国有企业无论从其产业生命周期分析还是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都是需要退出的。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思路,即把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有实力、已走向良性发展路子的好企业身上,让它们“锦上添花”。对那些困难企业就要舍得丢掉,或者维持现状,研究其退出机制。
四、行业改革采取滚动式。国有企业改革要从行业改革抓起这是对的。但最好不从困难行业抓起,从困难行业抓起,也能成功,但太费力气。建议从好的行业抓起,然后是次好的行业,采取滚动式改革,交替式改革,使国有资产运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完善起来。好的行业有以下特点:国有资产优良、企业负担较轻、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潜在力大、国家信誉良好。加入WTO后,许多行业的政策有所放开,因此金融、保险、电力、电信、烟草、石油等行业都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将这些行业中的国有资产30%左右出售,初步估计可收益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1/3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1/3用于本行业和军工企业结构调整,1/3用于次好行业的结构调整。乐观估计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调整39个工业行业应该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五、发挥公有制优势,把经营性国有资产换位为“国有社会福利保障资产”。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国有资产已有5万亿之多。这么多的国有资产必须用于改革和发展,既不能私有化,也不能简单模式化。国有资产不能仅以实物形态出现,要货币化、资本化,关键是要流动、要增殖。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存在形式呆板;二是国有利润企业化。我认为国有资产必须用于解决党的阶级基础存在的问题、国家利益问题、民族利益问题。不能这边有庞大的国有资产,那边下岗工人一大堆、军工企业困难重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因此,国有资产必须采取换位,即将经营性国有资产中的优良资产资本化、价值化、大部分的国有土地资本化、价值化、留在国有企业中的国有利润大部分集中起来。将这些价值化、资本化了的国有资产置换为国有社会福利保障资产、军工发展基金、少数民族发展基金。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应该是公有制+有保障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公有制是共产党存在的经济基础,有了社会福利保障的广大工人群众是共产党存在的阶级基础,强大的军事工业是强大国防的基础,走向富裕的少数民族经济是国家稳定、统一的保证。因此,我们坚决不搞私有化,但也不能教条到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国有资产才能用于全体人民,也不能说把国有资产用于全体人民就是搞私有化。试想那么多的工人群众下岗,社会保障无资金支持,党的阶级基础要动摇了,国有资产还不换位行吗?我的意见就是将现有的优良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可变现的国有土地置换为国有社会福利保障资产,并把其投入资本运营。这也叫“双赢”,既保住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党的阶级基础也得到了巩固。
六、将改革的重心由“改制”变为“加强管理”。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几年,人们试图通过“改制”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也称制度创新。实践证明,这一着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并不灵。原因并不是改制本身,而是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分类有了问题。如果我们将国有企业定位为:“在产业工人的集中地,共产党存在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集中体现,国民经济的主导,市场经济主体”;如果我们将国有企业分为:“国家垄断企业和竞争性企业,或分为涉及国家利益企业和集中产业工人的企业,或分为国家独资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企业改制的内容和方法则有着很大的不同。谁来承担改制的任务?谁为众多的国有企业定位和分类?我认为不是政府,也不是哪个部门,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若干国家级国有控股公司,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分类权交它们行使。而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心是“加强管理”,改制只是管理的一个小内容,何时改,怎样改,由出资者“因企而宜”,不能搞运动。因为并不是改了制企业就好了,而现在我们宣传的好国有企业有改了制的,也有好多未改制的。因此,加强管理应该是重中之重。(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供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国有企业”,共找到
9,507,875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