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郭晋晖发自北京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就业人员达1.78亿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的70%。我国2/3的伤亡事故和3/4的重特大伤亡事故及严重职业伤害均发生在非公企业。可见,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但他们在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6月6日开始,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将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一周之内向社会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主要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兼顾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其他劳动者。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这次“民营企业招聘周”主办方之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主席黄孟复,请他就当前非公企业就业状况和如何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一直发挥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它们在扩大就业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黄孟复:之所以民营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是因为近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70%都集中在民营经济,而且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绝大部分也是在民营企业就业。当前中国的民营经济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第三产业。相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外资企业,同样一个亿的总投入,民营企业解决就业岗位的数量是外资的四五倍。
民营企业招聘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熟练的工人。现在中国劳动力经过培训之后转移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我们正在引导民营企业,让它们能够把职工的培训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手段,并且逐步提高工资和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就业。
《第一财经日报》:曾有机构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虽然现在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有52%的学生最终在非公经济中实现就业,但实际上只有1.3%的学生愿意到私营企业就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黄孟复: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非公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不平等地位。现实的情况是,国企倒闭可以纳入到国家再就业体系,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每年都有20多万家私营企业倒闭,这些企业的倒闭较少被人过问。另外,民营企业的职工在有些方面如技术职称的评定和认可等也受到不公平对待。
比如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非常好,但是它们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就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垄断行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而我们只希望民营企业能在非竞争领域享受更多平等的待遇,比如我们向相关部门呼吁把民营企业职工技术职称等纳入国家的体制之内。
《第一财经日报》:虽然非公经济在增加就业数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业质量不高也是现实。您觉得怎么样来让民营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福利待遇,增加工资?
黄孟复:的确,非公经济在缓解了就业数量压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如不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缺位、工资大幅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
工商联一直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在合法用工、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条件等方面都对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提高工资水平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号召民营企业把自己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与职工分享。这个号召在大企业中比较好落实,但是对一些小企业很难办。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以及来料加工企业不断被压价,利润非常薄,它们处于飘摇状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民营企业”,共找到
8,396,24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