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股市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如期而至---昨天上午11时03分,上证指数下跌至999.94点,2年多前由许小年等经济学者率先提出并引起“主流舆论”强烈质疑(似有唱衰股市之嫌)的“千点论”最终得到应验。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被套的广大中小股民对此看得很“淡”,在一些证券营业部内,甚至出现了中小股民集体起立“鼓掌欢呼”的场景。是啊,对于他(她)们,除了用此方式自嘲一番,还能做些什么呢?
令管理层略有心安的是,“那一刻”只持续了几分钟,随着一批基金重仓股集体发力,上证指数开始反弹并逐渐“噌噌”上涨,一举收复千点失地。整个下午,行情由“绿”翻“红”,多数股票反弹上涨直至收盘。
上周五,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上海呼吁:“基金要在市场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基金管理公司一定要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局以及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全流通改革对基金行业长远稳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好歹,基金还是听话的,在这个周一的关键时刻,立即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
基金听上面的话,中小股民却不听也不可能听上面的话。昨日傍晚时刻,笔者听到一则通知,对千点防线一度失守可以分析评论,但必须以不唱衰股市作为“纪律”。其实,无论是管理层、中小股民还是尔等“市场人士”,均没有谁想唱衰股市。道理很朴素,股市震荡必波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负面影响最终必以社会总福利的减损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所有的社会成员。
事实上,若股市的基本面是健康的,即便有人想唱衰股市,也纯属自不量力、一厢情愿而已。当下的严重问题是,管理层、基金公司、大股东及中小股民之间,对股市走势各持各的“小九九”,因而,纵有基金出面力挽狂澜,但毕竟在唱“独脚戏”,这出戏能否继(持)续唱下去,谁都心中没底。
从表象看,最近一波的股市震荡下挫与全流通改革试点有关。本来,管理层寄希望于全流通改革试点作为利好举措刺激股指上抬--至少能够基本稳定住现有的股指“界面”;本来,为减少全流通改革可能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管理层期待分期、分批、分阶段的割除股市的痼疾,逐步恢复股市的元气。然而实际的现状表明,管理层显然过分自信于自身的行政力量而未能充分评估市场可能作出的反应。
不容置疑,反对全流通改革以维持既得利益的“市场主体”是存在的,但这股期望维持现状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推进改革的力量及市场基本面就挽救股市必须从全流通起步所形成的共识。全流通试点方案之所以由利好转变为利空,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进行全流通改革本身,而在于试点
方案仍然是个试图照顾“国有”而有意无意牺牲“民有”的方案--缘于方案缺乏基本的公正性,其当然缺乏可操作性。而操作性缺失,全流通改革从时间上看,很可能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很显然,对于“马拉松”式的改革,有人耗得起,有人--更多的人却耗不起也陪不起。
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惟有“全流通”方能救股市的观点。于今,针对明显具有“马拉松”性质的全流通改革,我要进一步强调:提速“全流通”方能救股市。而我所强调的“提速”着重于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最务实的方案是“快刀斩乱麻”--不要怕肉痛--不要过分担忧所谓国资流失--寻求一揽子解决问题。也即,放弃全流通试点而全面推开。
其二,对中小股民的补偿不能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应当看成全流通改革必须支付的“赎买成本”(也即改革成本),以此重新唤起投资者、尤其是多年来因非股市本身风险因素导致而出现重大损失的中小股民重返股市的信心。
其三,在全流通改革推开前暂停股市交易。就补偿方案,任由非流通股大股东与流通股中小股东的代表进行个对个谈判与博弈,监管者在期间只承担单一的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谈成一家、解决一家,放行一家、复牌交易一家。“暂停交易”面临的压力,非流通股大股东要远远大于流通股中小股东,如此态势下,必迫使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作出合情合理的实质性“让步”。惟如此,全流通改革方可在“短痛”中利利索索的进行。否则,猴年马月式的试点必生出更多的“股市是非”,引起股市更大程度的下挫震荡。谁若不信,请拭目以待!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市”,共找到 15,623,71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市”,共找到
15,623,71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