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都集中地关注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追究个中原因,有人说“医药费用上涨过快是老百姓不敢看病的重要因素”,“药价不合理首先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其实这个观点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按照这个观点行事定会误入歧途。
回想近十年来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应该肯定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具体定价工作也是勤奋尽职的,多次修改“定价规则”,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尽管出台了诸多的文件,采取了多种办法,进行大规模降价也有16次,降价品种和规格成百上千个,据说可降低药价的金额超过百亿元,但是这一切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所有的这些困境表面上看来是定价不当,但本质上是价格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以致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群众不满意,企业更不满意。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04年度在生产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全国5014户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增幅急剧下降,比前五年平均增幅低17个百分点。而且历来高于全国各门类工业利润平均增幅的医药工业,2004年竟比全口径工业低27个百分点,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8.81%,比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名列全国第一的扬子药业利润率也只有10%。如此状况长期下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令人忧虑。
当然这其中也毋庸讳言,许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虚报成本的办法获取较高的定价,用三改(改包装、改规格、改剂型)的办法去争取重新定价,用技术和质量方面的理由申请单独定价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对付降价。虽然名堂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但降价实效并不大,这就导致了社会各界对药价管理提出了许多严肃而中肯的批评意见。
那么价格虚高的真正症结在哪里呢?
我认为,虚高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定价方法问题,管出厂价也好,管批发价也好,管零售价也好,设定“最高限价”,还有“差率控制”,“顺加作价”及“差比定价”等等,名堂虽多,实效不大,说起来都是“半斤八两”、“按下葫芦起了瓢”。
问题的关键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药品供给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要不要更多地让市场机制来形成价格?改进定价方法的事不是不可以继续做,但是预计效果不会很好,要想釜底抽薪,改变现有的局面,还得从根本上解决定价机制问题。个人以为行政定价缺乏实效,市场机制前景明朗。
上边提到更多地让市场机制来形成价格,那么是不是放开价格管理就能够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呢?情形远非如此!尽管定价机制存在问题,但它还不是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是现行“以药养医”的卫生体制。
要想根本改变药价虚高的局面,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才是治本之道,解决的方案须得从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入手。
● 实行医药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经营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确保医院和医生不是为了获利而开药。当前,回扣、红包及虚高定价之所以久治不绝,甚至愈演愈烈,源头在医院、在医生、在“以药养医”的体制。
据2001年的统计,在药品增值过程中,工厂:商业公司:医院=176:9.3:504,医院占70%多,可见不解决医院补偿机制问题,那么追逐卖药利润来维持医院运转的局面也是难以改变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之低,医生收入之低,这都是需要同步解决的问题。彻底的根治之道首先是要医与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其次是要把医院药房社会化,企业化,最后实现医与药的分开管理,分业经营。
● 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引入竞争机制
非营利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分开,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要集中财政力量办好非营利医院。对非营利医院,如果要办的话,财力就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确保基本医疗后,禁止其卖药谋利,由国家保障经费,疏堵结合才能奏效。与此同时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竞争机制能够降低药价,竞争机制有利于解决“看病贵”与“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当然,在医院改革中,产权问题是十分重要而且无法回避的,对部分医院实施产权多元化,也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必要措施。
作者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药价”,共找到
3,883,10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