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1月1日起,发达国家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中国服装制品的出口不断增加。然而,美国和欧洲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对T恤和内衣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赶在欧美再次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之前,尽可能多地预先出口”的想法在中国厂商心中比较普遍。但这样的行动又反过来推动了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置贸易壁垒。
“贸易限制如果被取消,中国的纺织品将独占鳌头。”全球众多纺织业内人士均同意这样的观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纺织业的强大,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拥有大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而且劳动力便宜的工人。其次,纺织产业层次和规模合理。最后,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商能对欧美、日本企业的小规模、多品种、短期交付等要求应对自如。
据统计,全世界年产服装,从袜子、贴身衬衣到毛衣、大衣共计约800亿件,而其中约550亿件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的纺织品占世界市场份额已接近70%。占有如此大的市场份额确实比较少见.
但类似情况在其他产业并非没有出现过,比如在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的电子数码产品中,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但能够在纺织业这样一个不受技术限制、任何国家都容易进入的行业内占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不能不让人们惊叹中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
然而,这种压倒性优势带来的却是被出口对象国设置贸易壁垒。美国已经在纺织品领域设置了对中国纺织品的关税壁垒,并且将纺织品问题和人民币汇率联系起来,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今后,中国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这与以前的日美贸易摩擦中的日本纺织、钢铁、汽车、半导体等行业面临的情况相似。
除了关税壁垒,中国同时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发达国家的零售业者可能会不再从中国进口纺织品,转而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一个不得不做出自主出口限制的国家,较难成为一个稳定的进口对象国。在零售业者看来,无论如何也要避免由于进口突然被停止,成衣货源中断的危险。所以,把纺织品采购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国家进行,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办法。
中国的纺织产业目前已陷入了过于强大而导致的困境中。然而,困境不仅只限于纺织业。如果此次纺织品贸易摩擦引起人民币升值,家电、电子产品、自行车、造船等中国有实力的产业也不得不面对出口竞争力下降的不利局面。对中国来说,纺织品贸易摩擦确实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摘自6月10日《日本经济新闻》)原题为“中国纺织业过于强大的苦恼”,作者后藤康浩,李镭编译)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纺织业”,共找到
331,33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