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当前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为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也表态,认真做好改革方案的协调、沟通和审核等工作,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推动作用,人们说得很多,似不需赘言。人们担心的是,一旦相关公司方案实施,即刻出现大股东大量减持和套现现象,从而使供求关系失衡,导致股价大幅度下挫。这种担心,显然影响着投资者对未来的市场预期。
但著名专家华生却不这样认为。他是这样说的:\"与许多人设想的全流通=大扩容=二级市场崩盘相反,全可流通而控股股东们几乎都会自动选择长期不流通将是证券市场最大的‘奇观’。正如我们在境外市场上经常看到的那样,大股东们为了巩固控股权或支撑股价往往需要在场内增持,而当他们真正需要减持变现的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通常还要到场外找人配售。过去只有小股东为之魂牵梦绕的股价,今后将决定着本来牛气十足的大股东的财富、身价、社会地位和声誉。\"华生先生说的证券市场最大的\"奇观\",即全可流通而控股股东们几乎都会自动选择长期不流通,当然不是指现实状况,而是一种预言。如去检验这种预言正确与否不需太长的时间,或许一两年就够了。
全可流通而选择不流通,为什么?一是巩固控股权,即所谓的\"位\"的问题。古人说,\"江山自古争斗,哪有禅让之理。\"这在今天亦不失为至理名言。为争夺\"位\"而\"打\"得头破血流者,屡见不鲜。倘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禅让\"控制权,这种人本身就一文不值。二是为了维护企业及企业家(或曰控股大股东)的身份与地位。上市公司的股份再无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分,这同时也意味着全社会将改变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标准;对上市公司质量和经营管理者能力的评价,将从公司净资产的多少转移到市价总值和盈利能力。股价的涨跌,不仅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所关心,更为上市公司及其高管所关注。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跨国公司十分注意自己的市价总值。有时不惜采取回购、增持等举措,道理也在于此。全可流通而选择不流通,并非道德境界的驱使,而是某种市场体制的压力。
当然,我以为,全可流通和选择不流通,在中国,还是一个对国有资产的准确估值问题。我略微统计了几个上市公司,比如,宝钢的总股本是175亿股(每股净资产3.842元),假若以5元一股全流通,其市价总值为人民币875亿元,约合105亿美元。这个价钱是贵还是贱,大家可以计算并比较一下。再看百联股份(行情 - 论坛),它的总股本是11亿股(每股净资产3.28元),假若以6元一股全流通,其市价总值为人民币66亿元,约合8亿美元。中国最大城市黄金地段上的两家百年老店,这个价钱值不值,明眼人也心知肚明。当然,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价值,都可这样测算。亏损公司应另当别论。如此测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主要想说明,当一个市场不断走向开放的时候,当外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并有可能取得控股权的时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市值的判定,一定会参考国际通用的估值标准。贱价流通,将为国人所不齿。
在告别了股权分置时代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许多用股权分置的狭隘眼光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和新的机遇。\"刻舟求剑\"是自作聪明;\"与时俱进\"才是站在时代潮头。我对中国股市未来的\"全可流通而控股股东选择不流通\"的\"奇观\",持乐观态度。
诸葛立早
( 责任编辑: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