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昨日,中海油决定将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价码提高到200亿美元,这一报价超过了美国谢夫隆-德士古公司的出价。这一决定和报价如一切落实,将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跨国收购,也可能成为近6年来全球第二大现金收购案。
在商言商。无论这一竞购如何演变,我们都赞赏中海油积极谋求跨国经营战略的勇气。作为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没有满足于在国内石油业的某些优势,而是直面全球竞争,敢于以市场化方式拓展商业规模,这种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石油业开放大趋势的商业思维与运作能力,值得更多有实力、也想有作为的中国企业学习。
客观地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根本动力,还在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仅在几年前,我们恐怕也很难想象,总资产不过人民币1200亿元的中国石油公司,会坦然考虑上百亿美元的跨国收购。不过,随着TCL、联想等中国优秀企业相继开始全球业务整合,我们迟早会看到,类似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这样大规模的跨国收购浪潮,正悄然涌起。
更具体分析,我们认为优尼科拥有的商业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中海油之不足。按发展规划,中海油希望基于亚洲进行产业整合,并期待通过适当收购,以扩大规模、节约成本。作为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石油公司,优尼科虽连年亏损,且一度曾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但它恰恰拥有极宝贵的优质油气区块资源,其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50%、年总产量的46%,均在泰国、印尼和孟加拉国等亚洲地区。
因此我们相信,如能成功收购优尼科,中海油必将如虎添翼,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可能就此完成在美借壳上市。基于这些纯商业判断,我们愿意充分肯定优尼科的并购价值。更有力的佐证则是,除中海油外,几个规模更大的国际石油巨头,一直热衷于收购优尼科。今年4月,谢夫隆-德士古明确宣称,愿以总计160亿~18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加债务承担方案,“友好收购”优尼科。而当时,优尼科股票市值不过117亿美元。这几天市场刚在议论中海油的竞购,优尼科股价即猛涨近50%,市值迅速超过170亿美元。同时,投资者也对中海油的竞购表示期待,推动其股价近期缓慢上升,目前中海油市值已涨至约225亿美元。
而由此我们同样关注,中海油决定参与竞购后,也应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基于财务稳健原则,中海油显然不宜、也不必全部以现金进行收购,因为目前可动用的自有现金不多,100多亿美元银行贷款,将使中海油每年要支付数亿美元利息。因此相对稳妥的办法,恐怕还是现金加股票等组合收购方案。更直接的压力,则来自于收购竞争者。据优尼科6月10日公告,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批准谢夫隆-德士古提出的收购。虽然这还需要优尼科股东最终投票同意,但中海油显然需要加快竞购行动步伐,并准备应对来自谢夫隆-德士古及相关利益集团的竞争。此外,即使说服优尼科改弦更张,中海油还可能要向谢夫隆-德士古支付多达5亿美元的单方中止协议费。
更令人担忧的是,少数美国政要正企图将优尼科收购案政治化。在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旗号下,联想并购IBMPC业务时所遭遇的美国政府调查阴影,不排除也笼罩于中海油头上。上周五,共和党议员理查德·庞勃和邓肯·亨特致信美国总统布什,要求财长斯诺主持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采取行动,彻底调查中海油的竞购举动,并声称,在处理涉及中国的能源事务时,美国必须综合考虑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等因素。
一旦上述提议被美国政府接受,这恐怕会成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不小障碍。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公众,应当对邓肯·亨特并不陌生,正是他联合一些议员大加鼓动,才促成美国国会通过所谓《中国货币法案》,公然向人民币升值施加政治压力。
由于在贸易和汇率等方面存在争议,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微妙时期。中海油此时参与竞购优尼科,的确容易触发某些美国政客的敏感神经。不过有远见者早就指出,中美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以和求两利,而不是以恶致俱伤。从这个意义上看,优尼科不应成为又一政治筹码,而应当可以是中美谋求全球性合作的一个新契机。那么,美国各界有识之士,能否以战略眼光和开放胸怀,给中美双方及整个世界一个惊喜呢?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