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通过对2002年股市十大事件的梳理,我们发现,今年有两大话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股市开始与“政策市”渐行渐远。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说:要做裁判员,不下水做运动员。年内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虽然部分政策有救市的意味,但根本目的是努力引导股市向理性、规范的方向发展。告别“政策市”,不是说不要政策股市就走好了,而是希望政策的出台不应该成为助涨助跌的工具,让股市按自身的规律运作。二是市场纠错机制在发挥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国有股减持”被叫停。在呼唤“三公”原则中,投资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用脚投票”,开始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1 取消PT铲除垃圾
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正式实施,新制度取消了原有的PT(特别转让)及其宽限期制度。
根据退市新规则,那些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将面临生死大限,如果第三年不能扭亏为盈,退市将成为其无奈的选择。因此,在退市新规定刚一出台,一些今年扭亏无望且连续三年亏损的ST股票便出现无量空跌,股价纷纷跌至历史低位。
回顾历史,1999年7月9日,双鹿电器、农垦商社、苏三山和渝钛白4只股票首批开始实行特别转让。PT制度的实行,实际上使暂停上市的公司获得了一种另类的挂牌方式。由于特别转让服务每周只在周五进行一次,交易又采用非连续交易的集合竞价方式,投资者往往无所适从。加上重组中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庄家操纵特别转让服务的迹象十分明显。通过特别转让方式交易的股票,其价格如同过山车般,要么是连续十几个涨停板,要么是连续十多个跌停板。
2000年6月23日,为向投资者提示风险,沪深交易所同时取消了PT股票5%的跌幅限制,但这仍然不能抑制特别转让板块的投机风。实际上,特别转让市场已经成为“挂靠”在主板市场上的一个高度投机的市场,更有人直接称之为“赌场”。
2001年7月16日,“三板”市场正式启动,这实际为终止上市的股票提供了一个既合理又合法的交易场所,也为最终取消PT制度提供了先决条件。
点评:取消PT制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使暂停上市公司真正“享受”暂停上市的待遇。其次,这等于关闭了一个“赌场”,有利于保护股民的利益,帮助股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当取消PT制度的当天,ST类股票的大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取消PT制度也完善了退出机制,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更加规范。苏冬
2 证券民事赔偿闸门打开
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法院将开始有条件受理和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证券民事赔偿的闸门由此打开。
1月24日,3位股民状告“大庆联谊”虚假陈述,哈尔滨中院正式立案受理。随后,圣方科技、ST嘉宝、红光实业等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分别受到股民的起诉。但直到11月11日,才出现了第一起正式结案的民事赔偿案件,上海彭淼秋女士诉ST嘉宝虚假陈述案被法院以和解的方式裁定,彭淼秋拿到了ST嘉宝董事陈伯兴给她的800元补偿款。
据统计,今年在各地法院有893件诉上市公司信息欺诈的案件被受理。但由于相关证券法律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证券民事诉讼案难有进展。同时,在审理此类案件的实践中,确实存在很多难题,如《通知》在诉讼形式、诉讼地点、赔偿方式等操作性问题上规定并不完善。法院在具体审理时,需要面对如何认定侵权事实、如何计算赔偿金额等实际问题,没有司法解释,势必造成很难回应的状况。
面对以上问题,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表示,最高法院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将在近日出台,证券民事赔偿和诉讼机制可望在短期得到完善。
点评: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容侵犯,是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直接体现。但在目前环境下,中小投资者作为弱势群体,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却是不争的事实。《通知》的出台,虽然还没有为广大投资者带来具体的实惠,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管理层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日益重视。法规的相对滞后,决定了它需要时间逐步去完善,但法规所带来的威慑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高额利益驱动下的证券市场造假行为,治本还需各方一齐努力。赛晓光
3 佣金下调券商叫苦
5月1日,证监会、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下调。
此次佣金下调的力度前所未有,即只规定了3‰的上限,下限是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此前佣金费率标准为固定的3·5‰。这是中国股市开市12年来,证券交易佣金首次放开。
宣布佣金下调后,本已如火如荼的佣金大战更现惨烈。媒体上每天都会出现某证券公司下调佣金的消息,一些小券商甚至公开宣布实行“零佣金”。相当多地方的券商为了共同利益坐到一起商议对策,制定价格联盟,各地证券业协会也纷纷出面进行同业协调。7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亦出面发出了《关于对经纪业务交易佣金进行自律管理的议案》。最后中国证监会也明确表态,证券公司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达到经纪业务盈亏平衡的平均佣金率大约是2‰。
至此,这场历时数月的佣金大战慢慢偃旗息鼓。据业内反映,目前各地券商的佣金标准约在2‰左右。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地券商盈亏平衡点。
点评:在经纪业务占绝大多数券商收入五成以上的大背景下,佣金下调对证券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行情惨淡和佣金下调的双重压力,今年证券全行业亏损几乎已成定局。
除了日益加剧的本土同行竞争,国内券商还将要直面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挑战,生存环境将日益严峻。专家预测,纯经纪类券商日子将越发难过,未来3年,至少一半以上的券商将面临“退市”,而一批大券商将通过业务转型和苦炼内功不断壮大。由此将加速券商大洗牌时代的来临。随着海通证券增资成为内地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公募上市,一些券商“巨无霸”正加速诞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兼并重组将在业内上演,证券行业将迎来寡头时代。谢美琴
4 新股市值配售重出江湖
投资者每持有1万元流通股票市值可申购1000股新股。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再次恢复了两年前实行不久即停止的新股市值制度,随后数个月新股发行均采取100%市值配售。
证监会在2000年2月14日首次推行这一政策时,是试图打破长期以来在上网定价发行中,被申购专业户垄断一级市场巨额利润的局面,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当时这一“重大利好”公布后,沪深股市即爆出925亿元天量,上证指数在4个交易日由1534点涨到1770点。但由于证监会宣称的技术原因,市值配售政策在实施了几个月后被叫停。
2002年5月市值配售政策再次重出江湖,监管者仍是试图通过这一“重大利好”激发自去年7月来证券市场低迷的行情和人气。但是,“利好”仅使大盘兴奋了3天,股指也仅从1640点涨至1692点,随后又陷入了持续的低迷。
近日中信证券实行55%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45%上网发行,首次打破了新股100%市值配售的惯例。但证监会明确表态,这并不意味着市值配售政策将要调整,100%实行市值配售仍将是今后新股主要发行方式。
点评:作为中国特色的新股发行方式,市值配售政策一直存有争议。肯定者认为,一级市场的资金通过申购新股获取无风险的高收益,二级市场投资者却因股市持续低迷而饱受套牢之苦,显然有失公平。实行配售方案既缩小了一二级市场股票的差价,又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增加了获利机会,可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但反面意见却认为,市值配售方式阻碍了新投资者进场,不利于新股发行市场化。也有调和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本不是成熟的市场,新股发行也不能完全市场化。
不过,实行市值配售半年多来,并没有给二级市场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和改变大市的弱势。原因很明显,新股发行方式的变革并不能根治中国股市的病根。
市值配售方法是否仅是权宜之计?配售比例将如何确定?这些仍是证券市场来年的不确定因素。谢美琴
5 国有股减持叫停诱发“6·24”
6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24日两市股票几乎全部长停,减持国有股的尝试最终以市场掌握了话语权而告一段落,也造就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6·24”行情。但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并未因此得到解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将仍然是证券市场争论的最大热点。
国有股究竟应采用何种方法减持是这场争论的焦点。目前,国有股流通势在必行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一股独大”成为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先天障碍。但通过国内股票市场以流通股价格减持存量国有股的方式,显然受到了社会各方的抵制。
减持国有股的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后,沪深两市火爆了两三天后,股指持续下跌。股市的长期低迷,以至无法支持新股发行和旧股增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流通股的价格将存量国有股出售给普通投资者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在股权分裂基础上形成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成本机制与全流通市场是不同的,“一股独大”的国有股在非流通状态下的持有成本远远低于普通投资者持有流通股的所花费的成本。但国家减持国有股的前提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因此,找到一个为社会各方面普遍接受的国有股处置方案,是解决国有股流通难题的根本方法。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几种方案包括:新股全流通上市,向国内民营企业、海外战略投资者转让国有股权等。但由于各方面利益较难平衡,争论仍在继续。
点评:对于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人们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的确很令人无奈。但减持政策的朝令夕改,显然是管理层对各方利益权衡不够细致的结果,以至于把本来可以和谐相处的“减持国有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顾及普通投资者利益”无端地对立起来。解决这一事关股市前途的重大事件,管理层的政策艺术和行动魄力同样重要。赛晓光
6 首家合资基金浮出水面
7月1日,《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正式开始施行。10月16日,由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与德国安联集团作为发起人的首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面对WTO协议中开放金融业的要求,国内证券业终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实质性一步。这一事件被视为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后,12月3日荷兰国际集团也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与招商证券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与此同时,华宝信托与法国兴业、海通证券与比利时富通集团也在积极筹备设立合资基金公司。业内人士称,我国证券市场有望迎来组建合资基金公司的第一个高潮。
设立合资基金的好处自不待言:通过与国外基金的合作,可以促进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能够有效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基金治理结构,加快基金的品种创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现,对于长期以来“千人一面”的国内基金业来说,不仅将带来强有力的竞争,而且也将给基金业带来一场从理念到运作模式的革命。
自“基金黑幕”事件后,中国基金业的声誉跌到谷底。合资基金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合资基金是否真的棋高一着,还有待时间检验。
点评:该来的迟早会来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与国外先进的企业、技术合作,所取得的结果是“双赢”。虽然国内金融行业较为敏感,但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重要性,改革才显得更加迫切。中国证券市场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已经在明显地阻碍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了。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比我们早了有上百年时间,如果能将他们的经验充分利用,我国金融市场定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赛晓光
7 上证180指数推崇绩优
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原有上证30指数在2002年6月28日收盘点数为基值进行编制,推出上证180指数。
作为此前上海证券市场惟一的成份指数,上证30指数自199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以来,对市场的综合表征和分析评价、对投资者的投资引导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长期未作调整的上证30指数已逐渐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其市场代表性已降低到相当严重的地步。而上证综合指数虽然在反映沪市股票市场总体股价走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编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十分确切地反映证券市场的概貌及运行状况。在此背景下,推出新的成份指数显得越来越紧迫。
统计资料显示,新推出的上证180指数,流通市值占到上海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所占比重达到47%,因而能从总体上和各个不同侧面更全面地反映沪市股价的走势,满足了投资者和研究者多角度观察股市的需要。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上证180指数将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
点评:上交所推出180指数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市场的指数品种,希望成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市场基准,并成为衡量股票投资业绩的标尺。从实际运行状况看,上证180指数的确起到了上述作用。有业内人士将上证180指数与沪深全部A股指数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后指出,上证180指数所包含的股票具有收益较好、成长性较高、投资风险低、代表性较强、受投资者青睐等特点。更有甚者说,随着市场认同度的提高,上证180指数将逐步取代上证综合指数,并进而为全国统一指数的推出奠定基础。诚然,上证180指数的优势及其影响不容否定,但目前取代上证综合指数时机并未成熟,上证180指数还要经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王鸿涛
8 三板全流通嘘声四起
在股市兵荒马乱的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冷不丁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允许三板有条件全流通。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大股东自己进行资产重组的退市公司,重组完成后允许公司全部股份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三板市场)流通;鼓励自身无法重组的退市公司进行股权置换,股权置换完成后原退市公司不再挂牌,承接退市公司流通股的新公司进入股份转让系统,股份实行全流通。
这一讲话再次触动了“国有股减持”这根市场最敏感的神经,令市场人士大惊失色,责难四起。因为刚刚在三个月前,国务院宣布停止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引发了至今仍令股民津津乐道的“6·24”行情。如果三板全流通,那么主板呢?莫非是政策有变?
沪深两市闻声在相对低位再度大跌,85只ST股全线跳水,而且这种集体性的“罹难”情形在随后两天还在继续,三板市场更是应声跌停。
对此,有学者厉声指责:这一讲话违反了国务院“6·24”决定,因为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无疑包含了三板市场;且证券业协会作为券商的自律性组织,根本没有权力随随便便对这一敏感话题发表谈话;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政策有可能鼓励部分企业在低价购得国有股后恶意退市,再在三板市场的全流通中以高价变现,使得投机者利用手中的控股权“一夜暴富”。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挫,管理层立即出面澄清:目前没有考虑主板股份全流通问题,与三板市场重组后全流通无任何关联。“三板全流通”风波在引起市场强烈反弹后,最终不了了之。
点评:人们实在是给跌怕了!在股市绵绵不绝的下跌中,人们对利好可以充耳不闻,但对任何潜在的利空往往浮想联翩。管理层此次的初衷本来是善意的,无疑是想吸引一些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来对退市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但这一政策吹风的时机是不恰当的。在一个人气低迷、跌势不止的市场中,任何伤筋动骨的手术,对股市都可能是致命的。姜玉龙
9 联通上市一路绿灯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当“联通要在国内上市”的消息从联通董事长杨贤足口中传出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杨只是说说而已。联通在香港已有红筹上市公司,再要杀回内地,政策上和法律上均有障碍。况且,像联通这样的电信股,不上则已,一上股本就以几十亿计。近年一闻扩容就成惊弓之鸟的中国证券市场,经得起这个折腾吗?从爱护市场角度出发,管理层似乎也不会点这个头。
可“奇迹”偏偏就发生了。9月5日,杨贤足在联通(香港)中报发布会上再次放言,联通国内上市大局已定。紧接着,香港和内地媒体先后透露,联通将发行50亿A股,发行价4元/股,集资200亿元用于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消息一出,业界一片哗然。
9月17日,联通发布了招股说明书,真相终告大白于天下:发行股本不变,发行价下调至2·30元/股,筹资115亿元,A股上市公司资产为通过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的股权。
10月9日,联通“超级航母”终于开进沪市,股价高开低走,以全日次低位报收,仅较招股价升了25%。由此,中国证券市场又增添了两项纪录:50亿的发行股本和海外红筹公司首次登陆A股。但这两项纪录给市场注入的不是上升的动力,而是进一步下跌的动能。联通上市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及引发的大盘股股价调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沪深股市随后两个多月的绵绵阴跌。
点评:在股市陷入低迷之时,能以那么独特的方式、那么复杂的股权安排登陆国内证券市场,联通可谓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超高难度动作”。仔细推敲之下,这其实也并非不可想象。联通是中国电信业打破垄断的产物,是国家不对称管制政策的扶持重点。从海外上市时寻呼资产的注入(那时寻呼还是优质资产),到CDMA的独家运营,过去几年,每到关键时候,政府总会出手扶上联通一把。而今年的上市,恰恰就是在联通(香港)宣布CDMA中期亏损6个亿后,市场盛传整个联通现金流出现困难之际,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可以悟出个中的玄机。刘健东
10 QFII姗姗来迟
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引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缩写)制度。QFII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最新动作。按《办法》规定的时间计算,理论上,从明年1月开始,境外机构投资者就可以购买A股了。
《办法》对外资持股比例作了限制。要求单个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0%;要求所有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0%。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外资机构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额度,即单个合格投资者申请的投资额度不得低于等值5000万美元的人民币,不得高于等值8亿美元的人民币。
QFII制度意味着投资资本(大部分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下)的流动。之所以采用QFII制度,是因为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内其他金融市场发展都尚不成熟,国内货币体系存在一定脆弱性。有限度的开放,即在一定管制下开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事实上也是不少新兴市场开放初期所采用的模式,这是QFII推出的现实背景。2002年7月开始实施的关于允许外资参股证券和基金公司的规定,意味着我国在市场开放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也为未来QFII制度的引进和实施,提供了更积极的政策环境。
点评:引入QFII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国内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也会对上市公司增加约束力,加速企业的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会对散户产生积极影响,而监管机构和体制改革也会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QFII是对于投资主体的开放,是我国引资形式的延伸和突破,与直接投资互为补充。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QFII并不是简单地引入一些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会促使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而投资理念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股价的结构性调整,并由此催生新盈利模式。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市”,共找到
5,011,59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阿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