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海油决定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本是一项纯粹的商业交易。不想却引起美国政界一片哗然。在“中国公司”和“美国石油”之间作梗,正勾画出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相曾经反复责怪俄罗斯人不向美国石油公司敞开大门的美国国会议员们,如今开始深陷“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境地。
就在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集团以185亿美元的高价把橄榄枝抛向美国老牌石油公司优尼科之际,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崛起”的美国政客们再也坐不住了,6月23日,41名情绪激动的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向美国总统布什递交了一封公开信,敦促美国政府对中海油的收购要约进行严格审查。
而在此之前,来自美国加州的联邦众议员庞博和亨特,就已经致函布什总统,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他们在信中写道:“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范围。当事涉中国时尤其如此。”这位亨特先生在联想收购IBM-PC业务时就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审查,同时还一手抛出《中国货币法案》。显然,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端抵触,更不愿看到本土的老牌公司被收归中国旗下。这次收购发生在美国政客们极其敏感的能源市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石油+中国=政治恐慌
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优尼科的计划刚刚宣布,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便证实:中海油的竞购计划将引发美国政府“复杂的”审议,参与审议的政府部门将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商业部和国防部。博德曼说,为了让政府能确立一个立场,这将完全是一个需要各机构间协商的过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试图预测各机构间协商的结果可能只是浪费时间。
本周二,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再次重申,美国政府将从国家安全考虑,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案进行审查。作为负责审查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负责人,斯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关注任何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问题”。
“政治因素可能成为这桩本应是纯商业行为的越洋收购案的最大‘绊脚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这种担忧。
中海油收购将威胁到美国安全说法的根据,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国有公司说。一位前白宫顾问表示,中海油的国有公司背景可能是个问题,其185亿美元的收购计划可能因政治因素而受到阻碍。一些国会议员们担心,一旦并购达成,国有公司的资产为国家操纵,将更有利于中国的垄断石油供给,通过破坏美国的能源来源和经济,威胁美国的安全。
其二,技术“窃用”说。部分议员认为,优尼科在印尼和墨西哥沿海附近进行项目时,积累了非常有用的深水勘探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军事上,比如进行核试验或掩饰类似试验。美能源专家约翰·戴利称,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能源公司,美国政界的最大顾虑是并购过程中的技术转让问题,他们担心中国公司通过收购获取一些美国最先进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和油气资源。
其三,国家战略说。优尼科拥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约为17亿桶石油当量,它除了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有大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外,还在阿塞拜疆、缅甸、泰国和印尼拥有重大开发项目,其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的70%都在亚洲地区。优尼科在亚洲地区的能源优势让美国人担心,一旦中国拥有了优尼科,中国面临的能源瓶颈可能迎刃而解。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约翰·科兹尔说:“外国控制战略资产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其实,中海油在收购提案中,早已承诺把优尼科在美国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继续在美国市场上出售,并保留优尼科的员工,同时已经做好了让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准备。但这些承诺似乎并未打消国会议员们的担忧和顾虑,在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时,美国政治家们所担心的或许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中国问题”。
但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美国政客对竞购事件说三道四之际,外电报道,有公开文件表明,自2002年以来,出言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曾收受雪佛龙逾10万美元的政治献金。其中,致函布什总统要求审议中海油收购计划的共和党议员庞博在过去3年里收受了雪佛龙1.35万美元;而联名向布什总统递交公开信的41名国会议员中,有22名议员在过去三轮选举周期中曾接受过雪佛龙的捐助。这不禁让人怀疑:政客们的叫嚣是出自本意还是受人指使?
石油+中国=经济双赢
一项纯粹的商业交易却引起了美国政界的轩然大波,或许华盛顿的政治家们早已忘记美国影片《教父》中的那句经典台词:“Business is business”(在商言商)。
与政客们的敌视和宣泄不同,中海油的竞购行为在美国石油业界却得到了广泛呼应。业界普遍认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非常平常的商业交易,无碍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应该是一个双赢的收购行为。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在路透社主办的一次能源峰会上更明确表示,美国阻止中海油的竞购将是一大错误,必须推行自由贸易,如果不利于效率的因素被纳入市场,最终美国方面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国公司对发展中美经济关系持积极立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公司不希望其在中国的业务和投资受到美国政府阻止收购优尼科的影响。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突然跳出来声称,由于某种原因我们不赞成这一收购行为,这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倒退。”美国博思管理咨询公司负责全球能源业务的爱利克·斯皮格尔表示。他说,“我们在推动自由贸易的同时,却拒绝中国的参与。”
让人欣慰的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负责对此收购事件审查的财长斯诺也赞成此次收购。他们警告国会,不要设置对华贸易壁垒。显然他们也意识到,美国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将会损害美国石油公司在全球的发展。而从长远看,如果这桩交易搁浅,受损的当首推美国公司、消费者和石油工人的利益。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更是态度鲜明地表示:我们完全是按国际通行的商业化操作模式进行这次收购活动的。“美国是个一向倡导自由贸易的国家,美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因此我相信美国政府会鼓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举措,会支持这起收购。”傅成玉耐人寻味的话语委婉地将了美国政府一军。
石油+中国=媒体热炒
“石油+中国”,无疑成了整天盯着中国找新闻的西方媒体最好的炒作题目。在西方媒体诸多描述中海油竞购的报道中,可以体会到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中国的崛起”。
《华尔街日报》认为,对于中海油和中国,这个收购要约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收购优尼科可以帮助中海油在亚洲进一步奠定不可动摇的实力。
美联社报道说,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宣布出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优尼科公司,如果中海油公司成功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生产公司(即优尼科公司),那么此次收购将成为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行动。
同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情景差不多,很多美国媒体对此表现出一种酸溜溜的情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述了一些观察家的话,担心“高价收购可能会害了中海油”,并预言“中海油是由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因此收购将面临着很多政治上的障碍”。
《洛杉矶时报》则引用西雅图某智库负责人的话说,这很可能在美国国会引发一场“风暴”,加剧某些美国人对中国日益增加的担忧。
( 责任编辑:孙可嘉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海油”,共找到
353,62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