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7日
在海外人士看来,随着中国的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的胃口越来越大成为每日的头条消息,亚洲最大的这条巨龙似乎突然之间变得既富有又强大。在中海石油上周出价185亿美元竞购美国的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后,这一观点变得更加不可动摇。
但深入了解中国的内部情况后就会发现,中国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这类大张旗鼓的海外收购与其说是出于宣扬中国实力的需要,倒不如说是有助于应对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日渐下降。事实上,中国企业正是因为在国内市场的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经济原因,才奔赴海外寻求收购机会的。
里昂证券(亚洲)驻香港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沃克尔说:“中国正在耗尽利润,盈利能力的消失将导致下一次经济低迷。”在他看来,中国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投入成本和员工工资的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它们由于害怕失去市场份额和客户,又不愿意上调售价,这种两头受堵的窘境使中国企业备受煎熬。
里昂证券(亚洲)通过调查发现,今年4月有近一半的中国企业报告说投入成本正在不断上涨,但却只有18%的企业计划提高售价。截至去年年底,在国内股市上市的23类企业中有14类宣布利润下降。与此同时,制造业的产能却在继续迅速扩张,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经拥有年产轿车600万辆的能力,而中国市场的轿车年需求量只有300万辆。
与亚洲许多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的情形一样,拜放贷方面大手大脚的国有银行所赐,中国企业往往能够很容易地获得资金。
直到最近,中国国内的借贷成本还是如此低廉,以致企业没有什么节约使用资金的内在动力,相反它们却有强大的投机动力。
仍然缺乏有效信贷控制的国有银行体系一直在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狂潮输血打气。虽然国家规定贷款规模要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价值相适应,但通过人为虚增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价值,开发商往往可以完全依赖贷款完成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它们还可以用得到的第一笔贷款作抵押向另外一家银行贷款。
不过,市场和行政的力量目前已结合起来以阻止过去几年中那种超宽松的资金供应局面再继续下去。中国央行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已经对过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低质量经济增长所蕴含的危险发出了警告。
中国政府将如何拿捏其对经济的管理,将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影响。如果政府的刹车力度不够,投资过热的局面将会继续下去;如果刹车力度过大,国内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中国的大量产品将不得不由国际市场更多消化,而世界其他国家在吸收中国的产品方面已经不堪重负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企业”,共找到
83,720,63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