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搜狐财经 > 产经新闻

体制创新:释放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能

BUSINESS.SOHU.COM 2005年7月4日13:47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理财为什么有人富了 而有人不行 银行还款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公有钱 女人就高人一等吗
股票中国股民一定要活下来 托起的千点能走多远 “国九条”成了谁的道具
评论马英九胜利得太窝囊了 中国人应该感激格林斯潘 “买椟还珠”与商品过度包装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常修泽

  这里讲的“现代服务业”,不同于原有状态的“传统服务业”。其内涵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兴的或“新崛起”的服务业;二是指“传统服务业”当中经过用新技术、新流程、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后的那部分服务业。

  从宏观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生机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将是国际上跨国资本继制造业转移之后产业转移的一个新领域。如果再虑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源性”需要,可以估计,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研究四个深层次问题

  一是“总量”问题。虽然中国近年来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我认为仍然是总量不足,基本判断不是总量平衡,更不是总量过剩。用国际标准衡量有二:一是用理论模型来比较。按国际上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理论模型计算的数据,再考虑到美元价值的变化,当今世界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的国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应在36%至48%之间。中国按现行汇率计算,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而去年(2004年)中国(大陆部分,下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384亿元,占GDP总量13.6515万亿元的31.77%,这一比重不仅比国际高位标准(48%)低16个百分点,而且比国际低位标准(36%)低4个多百分点;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计算则差距更大。二是用国际上实际达到的水平来比较。资料显示,世界平均水平为64%,低收入国家为45%。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64%的一半,比低收入国家45%也低13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的服务业用国际标准衡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结构”问题。当前,在中国的服务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修配等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但是现代的、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证券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对薄弱,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同时,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之间(东、中、西、东北)以及城乡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

  三是“竞争力”问题。现代服务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与产业实力、结构、价格、质量等密切相关。2004年,中国出口贸易额5934亿美元,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贸易,各类服务贸易(现代加传统)出口额只有几百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二、三左右。

  四是“体制”问题。中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深层原因与体制障碍有关。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来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经营制度变革,曾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在科技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在21世纪初叶的今天,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用体制创新特别是产权制度创新的办法,来释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潜在能量。

  着力推进五个服务业领域的体制创新

  一、打破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等行业的垄断,推进国有资本的置换和民营资本进入。

  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当中有些属于“垄断”性行业,例如,电信服务、民航服务、铁路服务、邮政服务等。这些行业此前基本上是国有资本的“一统天下”,民营资本基本上没有进入,其发展的潜在能量相当之大。要释放这些垄断性服务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必须打破垄断,推进这些垄断性行业的体制创新。

  创新的思路,是把垄断性行业的业务“一分为二”:

   一是“自然垄断性”业务部分(即在一个区域内由一个厂商来进行经营,从而成本最低、效益较高的业务),比如铁路路网、航空网络、国家电信骨干网络等,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此之前,对于这些“自然垄断业务”是不许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的,哪怕是参股也不行;而按照市场化的趋势,对于垄断性行业中的这些“自然垄断”业务,非公有资本应该也可以以“参股”等方式进入,这将打破完全由国有资本“独占”的状况,形成投资主体和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二是非自然垄断业务,比如民航、铁路、电信的营运部分,邮政除敏感业务部分,等等,这些都不属于“自然垄断”业务,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根据竞争的规则,对这些非自然垄断业务,非公有资本更应当顺畅进入,不仅可以“参股”,而且可以“控股”(包括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甚至可以“独资”,也可以合资合作,可以搞项目融资,这部分市场进入应更自由些。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分析,下一步要深化这些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这些领域中的国有资本适当置换。目标是由单一的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和海外企业也可以去收购。这里也孕育着很大的突破。

   二、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体制创新。

   这里所说的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及公共交通行业等,这些行业发展前景相当广阔。仅以人们比较忽视的污水处理为例,2004年,中国大陆污水排放总量约为356亿立方米,估计今后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逾5000亿元。此前这些行业也基本上是国有资本“垄断”。 对此,一方面,要加快这些行业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公用企业和公用事业,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者是转让经营权(推进“产权革命”和“经营权革命”);另一方面,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这种进入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资产重组式”,即参与公用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改革和经营方式的改革(如法国里昂水务集团参与中国一些城市水务企业的产权改革),对原有的存量资产进行重组;另一种是“新增投资式”,即直接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三、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区别对待的原则,分类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创新。

  在中国,“社会事业领域”,指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几大系统。这些服务性的单位,是与政府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据了解,此行业的人员近3000万人,是一个急待开发的服务业。

   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中国过去未能很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至今仍然存在教育供给不足、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除在投入方面采取措施外,主要是在体制创新上作文章。目前,这一领域的改革相当滞后,基本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致造成此行业大量“体制内”循环的弊端,对此,公众颇有意见。 由于这个领域情况比较复杂,不能采取单一化的政策,而应采取市场性与公益性区别对待的方略。对于公益性部分,政府担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竞争性工商企业产权改革的办法“克隆”于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进行体制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分析,就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非公益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例如,在文化领域,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教育领域,促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特别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卫生领域,将医院进行分类,其中一部分指非公共性和非准公共性部分)改为经营性医疗机构(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至于科研领域,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现代院所产权制度等等。

  在这方面,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我主张走“增量革命”的道路,即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科研事业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领域(包括参与重组和新建)。当然,在放开这一领域市场准入时,要加强监管,维护公众利益。

  四、推进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改革,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初步完成财务重组的基础上,将按照上市方案和时间表来运作;农行和工行的股改也提上日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此外,还应积极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包括稳步发展私人股份所有制的金融企业。

  至于证券业,特别是“资本市场”,将继续抓紧落实中国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公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办法,已有30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而且逐步扩大QIFF规模,从目前的40亿扩大到100亿;这表明,资本市场问题将更侧重于制度性的安排问题;同时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资本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除银行证券外,还要推进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引进境外保险机构,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推进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改革,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固然很大工作量在中央部门,但地方并非无所作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区域性金融体系。

  五、推进涉外体制创新,加快中国服务业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推进过程中,不仅商品,而且服务产品的跨国界流动加剧。发达国家服务业向中国转移,将打破原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格局,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服务商,从而给海外投资商带来广阔的投资空间。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以来,中方认真履行“入世”承诺,促进服务领域开放。据笔者了解,3年来,中国颁布了40多部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涉及物流、分销、金融、旅游等几十个领域。例如,在商业物流方面,从2004年12月11日起,取消对于外商投资商业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方面的限制,零售业全面开放;再如,在旅游方面,中国已经公布有关外商控股、独资旅行社的规定,日航旅行社已经在中国设立;在金融方面,中国已经公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办法,已有30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由法国里昂证券与中国湘财证券合资创办的华欧国际证券公司已经成立。据了解,仅在去年(2004年)和前年(2003年)两年内,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万家,占同期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20.1%。

  以2005年为标志,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中国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将不可阻遏。按日程表,今年底,将允许外商独资经营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业务;明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能源、铁路货运企业,还将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民众开展人民币业务,等等。总之,中国现代化服务业将进一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合作与竞争,从而使其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

( 责任编辑:孙可嘉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服务业”,共找到 3,331,749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北京:金融街领跑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排第一(07/04 09:53)
  • 上海GDP 48%来自服务业(06/21 10:31)
  • 苏州经济转型对深圳的启示 服务业撑起二次起飞(06/13 14:32)
  • 薄熙来:服务业成为中国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06/10 11:02)
  • 我国服务业开放总体形势好 面临四大挑战(06/10 10:07)
  • 薄熙来:服务业成为中国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06/10 07:55)
  • 薄熙来:纺企的诉求完全正当 下一步开放服务业(06/10 07:43)
  • 浙江引资重点瞄准现代服务业(06/08 11:35)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opyright©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