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规模的含义
2004年年底,在海信35周年庆时,周厚健提出了自己对海信的“三个满意和三个不满意”。其中之一就是“速度尚可”,但规模太小。在一般人看来,速度与规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周厚健为什么这样说?
对此,周厚健谈到,虽然购并案例也贯穿了海信的发展史,从1993年海信收购淄博电视,1997年收购了贵阳华日电视和辽宁金凤电视,到2002年与北京雪花进行资本合作,到前不久收购南京伯乐,再到最近收购先科位于浙江省湖州的空调工业园。通过并购,海信也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但是作为上市企业,周厚健显然对于海信利用资本市场扩张企业规模方面还不满意。周厚健希望,到了2008年,海信的“3C“(家电、信息、通信)产业,每个“C”都有200亿元左右的规模。
但很显然,周厚健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虽然他希望海信能在规模上有所突破,但并不意味着在扩大规模上会不择手段。周厚健说:“我并不太关心海信在低端产品上能否上规模。2004年,海信在电视机产品上实现了30%的增长;2005年1~4月份,这一数据为64%。值得自豪的是,我们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比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要小。目前,海信彩电总的销售额在全国的排名大概在第二三名,但我们的高端平板电视是国内第一位。中怡康数据显示,海信液晶电视的销售量、销售额的占有率均在15%以上,超越了国内外所有品牌。在空调方面,海信空调的总量排名比较靠后,但是变频产品占了我们总销量的近60%,我们在相对低端的定速空调产品上没有下功夫。海信是一个要做品牌的企业,我相信,对高端产品敏感的消费群对品牌才是敏感的。虽然海信对低端市场的舍弃会最终影响总体规模,但宁缺勿滥是我的原则。”
技术的坚持
此前不久,周厚健曾对媒体称,以2004年为分水岭,中外家电企业第一轮艰苦较量基本结束,而以技术为核心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第二轮较量马上开始,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谈及海信的技术,周厚健说:“海信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在国内算是领先的,但与世界顶级企业还没法比。”他强调,海信拥有“搞研发”的企业氛围——海信的研发,正是走了一条放眼长远、立足拥有核心技术之路。他说:“不少国内企业在技术投入上比较短视,今天投入了明天就想有产出,这样下去,永远都不会出核心技术。但海信不同,一个项目做了四五年,也许没有任何成绩,也许最终是失败的,都没有关系。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会有技术人员用生命去投入研发——我认为,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用四五年的心血去投入一项也许没有任何结果的研发,这就是生命的投入——人的一生有几个四五年?说实话,我很敬佩这些研发人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企业氛围,我们海信冰箱的研发人员在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直在坚持搞矢量变频控制技术。”
据了解,在过去两年内,海信申请专利及版权已近800项,而海信自己开发的应用于彩电的芯片也于近期开始小批量推广。周厚健希望,海信通过自己对技术执着的坚持,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较大规模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品牌的内涵
谈到品牌,周厚健认为:“有了技术做支撑,品牌才会有内涵。”而除了技术外,一个品牌的内涵,还要靠产品质量和信用来充实。
周厚健这样理解产品质量和信用:“企业讲诚信,是为了让消费者信任你的产品,信任你的品牌。”
有意思的是,周厚健没有去强调营销对品牌的作用。相反,他举了曾名噪一时的“三株”案例:“‘三株’曾经是我国很具知名度的品牌,企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但是,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司就让它最终消亡,关键就在于这个品牌没有内涵。在品牌营销上,有人说做品牌就得吹牛,不吹也得吹,但企业吹牛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我们海信,也有人为了在市场上急于求成,吹过牛,但最终我们处理了这件事。”“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海信最终的目标是在家电业内排第几名,我只能说,这样的目标我没有,我只有销售目标。我一直认为名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1997年前,微软并没有进入世界500强,但你不能因此说当时的微软不是一个优秀企业。”
不过,周厚健并未否认海信在营销方面的欠缺:“海信在营销上的问题是,有好的产品但卖的不如差的产品,有好的卖点但说得不如人家。为了改善这一问题,2003年7月,我们从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对产品营销进行整合,现在,我们的营销能力已有明显提高,但与别人想必还是有差距。”
周厚健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他对海信品牌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企业做品牌与不做品牌,路根本不同。做品牌,就要有品牌内涵的积淀——三年的时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但绝对出不了一个贵族。而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同样都很有钱,但只是贵族的产业是可以继承的。”周厚健称:“海信的目标是,到2010年,要做一个在国际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品牌。”
海外的期许
实际上,对高端产品规模的苛求、对技术的坚持以及对品牌内涵的强调,所有这些也都是海信在进军海外市场时所重视的。“不走低端路”是周厚健为海信开拓海外市场定下的原则。他说,无论是在欧洲各国还是在美国,海信都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中端以上的品牌。尽管海信不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但一定要力争在海外把自己的品牌树立起来。周厚健强调,海信不走低端路,是希望通过给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和在全球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海信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周厚健告诉记者:“2004年,海信彩电产品的出口中,有50%是以海信的自有品牌出口的。当然,这并不表明海信排斥以OEM的方式做出口,但在以这种方式做出口时,我们强调,一定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产品。”而对于高端产品在海信出口中的比例,周厚健自豪的告诉记者:“2004年,海信的彩电出口额中,有一半以上是平板电视产品。”
据了解,海信目前拥有5个海外生产基地,其中两个是独资兴建的。2004年,海信主导产品的海外销售收入达到了2亿美元,2005年,其预期目标是5亿美元,彩电占有其中近3亿美元。周厚健坦承:“与其他一些企业在海外进行大规模并构相比,海信的海外之路是相对稳健的。在未来几年内,海信在市场上的增长比例大头在海外,且要搭好我们的海外市场格局。”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周厚健”,共找到
18,29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