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湾基金教父之称的裴布雷早在1980年代即赴台湾工作,是台湾地区第一个外国投资银行家,他所招入的同事后来都成为亚太投资管理市场上的知名人物。裴布雷在台湾香港工作多年,现在又时常前往内地,对于两岸三地的资产管理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其前往上海之际,记者带着市场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他。 他表示,内地基金市场急需破解渠道难题。
    破解渠道难题
    裴布雷表示,目前国内的基金巿场竞争激烈却又停滞不前,与20年前台湾的情况相似,分销渠道是基金巿场的一大挑战,有太多的基金公司、太少的分销渠道、太多相同的产品、银行与投资者都感到沉闷。他解释说,目前境内有约50家基金公司,分销渠道却极为有限(如银行);而且,业界在设计产品时有不少限制(不能投资海外巿场债券或股票),使各家的产品雷同。银行销售毫无特色的产品,投资者及银行自然都很沉闷。而裴布雷当年在台湾时的几项创举之一就是曾打造出强有力的自有销售渠道,为怡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内地基金业股票方向基金平均首发规模曾一度达到过70多亿;2005年初,跌到10亿元左右,并曾一度跌到过约4、5亿元,有基金开始为能否达到2亿元的成立底线而忧虑。从目前境内情况来看,应该说基金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渠道这一瓶颈问题,而且也有几家大型基金公司开始拓展销售渠道,除了银行和券商外,自建销售网点正在成为一种尝试。如华夏基金大力开拓基金专卖店的做法就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华夏基金认为,基金营销的人际传播非常重要,良好的口碑是一个基金公司赢得投资者青睐的关键。华夏今年已经在北京开了一家专卖店,并且准备继续投入网点建设,再开两家专卖店。关于自建渠道的成本,华夏基金人士认为,如果注意成本控制,直销渠道实现盈利还是问题不大,开个小门面,工资加房租几万元就可以了,经测算这种方式前景不错,而且还不包括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有家老基金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培训客户经理,意图培养出一支直属的核心销售团队。
    不过,裴布雷进一步指出,虽然渠道是基金发展一大瓶颈,但更需重视的是基金投资。事实上,以台湾等地经验来看,如果在投资范围上有所突破,投资者将有更多选择,基金巿场也会大幅增长。他也指出,当前内地市场也正朝产品多元化的方面发展,如已有保本基金、货币巿场基金以及在此基础上二次打造出的短债基金等,只是可创新的空间有限,拳脚难施。
    创新不要走极端
    创新是一个行业的灵魂,裴布雷介绍说,汇丰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如汇丰投资日前推出了汇丰新兴动力基金,是全球第一只专门投资于号称“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基金。这个产品的“卖点”一方面来自四个新兴市场本身的吸引力:占据全球43%的人口、GDP总值之和超过3万亿美元。另一方面,这个产品可以利用汇丰原有产品的优势:汇丰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离岸中国股票基金、印度股票基金,也是巴西最大的外国基金管理公司,充分发掘现有产品的优势,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不是产品创新,而是营销创新,但这种创新却可能在市场上掀起很大的风暴,让基金销售轻松‘破冰’,汇丰新兴动力基金截至2005年10月31日规模已达14亿美元。
    不过,裴布雷同时告诫业界,不要在创新上钻牛角尖、走极端。创新固然重要,但扎扎实实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做出业绩,扩大影响力同样重要。裴布雷反问说,为什么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产品,为什么只是在新发基金时才会去大力推销。他认为这一点恰好与美国等相反,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大多从一开始就抱着长期投资的目的,他们判断基金管理能力的最短期间一般是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短期内基金净值的波动,只要投资管理人能够提供足够合理的解释,投资者往往不会轻易改变他们对基金的选择。美国最大的基金全是十几年前发的,因为业绩好才会销售的好。成熟市场投资者知道必须通过合适的投资方式追赶通货膨胀。养老金占到国外共同基金的半壁江山,投资者早已形成这种共识,他们不能依赖所工作的公司,因为公司30年、50年后可能会倒下;他们也不能全指望政府,政府财政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养老金缺口,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正确的投资。成熟市场的投资者是被基金投资价值吸引进场的,而在不成熟的市场,更多靠的是分销渠道进行推销,中国基金销售正处于向投资者‘推’产品的被动阶段。
    但内地基金市场的前景为许多外资机构看好,裴布雷介绍说,汇丰投资管理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历史达到了30年,前不久汇丰决定将其注册资本的十分之一投入到中国内地等几个主要的新兴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与山西信托合资设立的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是这一计划顺利推进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了汇丰对开拓中国内地投资管理业务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