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煤电联动酝酿出台,成品油价格3月底可能上调。。。。。。迈入2006年,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风声频频传出。中国正在加快的资源价格体制改革脚步,被观察人士称为中国经济最后的“价格闯关”。
资源性产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就必须对扭曲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资源性产品价格不仅直接关系行业、企业和部门利益,而且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改革需要统筹兼顾。
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确箭在弦上。目前,资源的廉价甚至无偿使用仍然普遍存在,资源价格呈现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的扭曲局面。资源价格的扭曲,一方面使得资源价格无法有效、真实地反映社会需求,价格机制无法按照市场规律来调节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另一方面,资源的廉价或无偿的使用,带来了浪费和效率低下。资源的“无价”或“低价”使用,使得资源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映十分迟缓,甚至无视价格的变化。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首先要通过改革资源的廉价或无偿使用制度,建立起资源对市场的反映机制。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此次改革运作已不仅仅是一张火车票或一剂药的问题,这五大资源差不多全面覆盖了社会的基本生活资料,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下,公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将会全面上涨———对公众影响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全面,所以改革就不能只停留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促进资源节约和实现资源价值”的理想层面上,要充分地考虑到改革的社会成本,以“首先支付和谐成本”的逻辑起点启动改革,需要社会保障、产权改革等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此次五大资源的价格改革直接面临着社会保障的拷问,我们的社会保障准备好了吗?价格一旦放开,诸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必然上涨,生活成本相应也将提高,如何保障贫困者的生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资源价格改革后涨价所得的增税用于公共财政,转化为社会保障基金返利于民。
此外,只有在一个权责明晰的产权制度下,市场化改革才会有效率。可众所周知,我国在许多资源方面的产权是含混的。在政府定价的情况下,资源产权混乱的矛盾能得到一时的掩盖,可价格一放开,如果没有严格的产权界定跟上,矛盾立即会暴露出来。产权不清,价格改革很容易成为一些掌权者和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以油价为例,如果现有格局不破除,涨价毫无疑问将成为垄断重要资源行业利益集团的盛宴。
有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警告说,资源类和公用事业类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旦传导至消费品价格,民众生活质量的下降虽然能换取某些垄断行业的暴利,但这肯定不是改革的初衷,很可能因此把中国经济推向通货膨胀的边缘。
正是意识到这一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