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安永就中国银行业贷款情况发布不实分析报告的风波虽已基本平息,但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仍然是关心着中国银行业资产安全的人们的眼球所向。为此,本报在今明两天以“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报告”为题,详细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敬请读者垂注。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着“双降”的趋势。
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权威数据,2006年一季度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1亿元,比年初减少127.9亿元,不良贷款率8.3%,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6亿元,比年初减少135.2亿元,不良贷款率9.8%,比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首次降为一位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80.2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不良贷款率3.9%,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而在2004年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2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亿元,比年初减少3499亿元,不良贷款率15.6%,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25亿元,比年初减少447亿元,不良贷款率4.9%,比年初下降2.7个百分点。
无须堆砌太多材料,从这两组数据就可以发现,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在逐年好转。而不良贷款逐年“瘦身”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密切相关。
回顾数年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改革规划的“三步走”路线图,一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二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三是创造条件公开上市,最终接受市场检验。其中,第一步实际上就是指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如今,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三步走”正按照原先的规划如期进行。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比例最低的一家,其在2002年5月首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8.14%。到2004年底,这一比例下降为3.92%,2005年底再降为3.84%。
此外,中国银行作为与建设银行同为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之一,在2001年至2003年间,每年的不良贷款比例按五级分类下降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2004年,中国银行共处置境内行不良资产2539亿元,使得2004年末的不良贷款比率降到5.12%,较2003年末下降11.1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在2001年末不良贷款率高达29.8%,截至2003年底,其不良贷款余额仍有7207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工行包括非信贷类风险资产在内的不良资产总额,超过了中、建两行的总和,这是工行未能被确定为首批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的重要原因。
2004年之后,工行明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步伐。2005年,该行经营利润达到902亿元的历史新高,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2.49%和4.43%,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行发案数量降至近10多年来的最低。
另一方面,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也持续好转,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保持在5%以下。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从2001年末的2035亿元下降到2006年一季度末的1480亿元;同期不良贷款比例从16.62%下降到3.9%,实现了不良贷款比例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的目标。
根据年报数据,2005年末华夏、民生、浦发、深发展、招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4%、1.28%、1.97%、9.3%、2.58%,均比2004年末有所下降。其中,浦发、民生、华夏2005年所核销的不良贷款数均有50%以上的增长。华夏银行2005年共计核销了近8亿元的不良资产。
另外,从拨备覆盖率来看,除民生银行由2004年的112.53%下降到103.39%外,其他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受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民生、招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有所增加。
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但需要指出的是,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家银行上报数据的加总,因此,银监会数据完全反映事实的前提是,各家银行上报的数据完全符合各自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另外,我国在考察不良贷款情况时,统计指标向来较为保守,只计核算准确已发生的不良贷款,对于新增贷款中未来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缺少必要的评估指标。(记者 徐海慧)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