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5月24日电(记者孟昭丽、武勇)记者从正在银川市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土地“石漠化”面积2500平方公里。
“石漠化”是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我国“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滇、黔、桂三省区,“石漠化”面积总和达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83.85%。加上潜在的“石漠化”,这个区域需要治理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这些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成为严重的生态脆弱区。
在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几乎等于“贫困化”:“山穷、水枯、林衰、土瘦”是西南岩溶地区多数村寨的概貌,“吃饭难、饮水难、烧柴难、建房难、行路难、上学难、照明难、看病难”是西南岩溶地区农村的缩影。
目前,我国在“石漠化”地区已采取了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退耕还林等措施进行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以保护现有植被,并增加植被覆盖率。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