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今后不仅要为现有的污染埋单,而且要想再建新项目也很难拿到由环保部门颁发的准入证——环境影响评价。
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环保部门要把“环评”这张过去常常被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的牌当成“撒手锏”,对污染企业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其中包括:对不能达标排放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的企业,坚决不批新上项目。
另外,在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区域,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提出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替代方案,在“三同时”竣工验收中严格落实,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投产使用。
对此,有关专家作出这样的解读:如果一个地区已经没有新增产业的容量,就必须削减老污染源,否则一个地区所有的新项目都拿不到“环评”这张准入证。这带给地方政府的压力是,地区的污染旧账没有还清就不能上新项目。
在解释环保部门为什么看重“环评”这张牌时,周生贤说,我国“十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但环保指标却没有完成,生态环境仍然持续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要完成“十一五”的环保目标,必须坚决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而关键就在于把好“环评”这个重要关口。
周生贤批评说,一些地方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盲目建设,无序开发,违法违规闯环保“红灯”的现象屡有发生,有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甚至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带来很大的困难。
然而,这位环保部门的最高长官今天却给他的部下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顶得住,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建设项目,以及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也一律不予批准。
周生贤还提醒说,严格执行环评制度要严防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为借口,盲目引进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世昕)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