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连续下跌,引发市场恐慌。这次下跌虽然有许多理由,但有谁可以判别1400点就不是泡沫,而1600点就应该是泡沫?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五年长熊之后的投资者心理来看,盛极而衰、泡沫到来难以让人信服。 如某机构所说,从技术上看,只要不跌破2245点与1783点所形成的长期下压线或者是跌破年线,那么未来的牛市仍将继续,其每一次下调都是主力打压洗筹,为未来行情骗取廉价筹码的机会,也是技术调整的必要,同时是未来牛市行情发展的基石。这两个月,新募基金受到热烈追捧,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与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两个基金均在百亿元以上,就是投资者心理的最好标志。
股改以来,别的暂且不论,对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性质倒是形成了共识,股改之初是否应该由政策托市的争论已遭抛弃,那些市场派被认为与当初证监会的海归派一样不识时务。平准基金是否入市的猜测似乎已经被证实,而此后的一连串政策使得境内外资金如源头活水汩汩流向股市,平准基金即便是个画饼也无关大局。
中国股市证明,没有政策与资金托不起来的股市,也没有政策与资金压不下去的股指。
股市泡沫总会被人利用,同时,也总有一些人被股市泡沫所利用。股指上升是制度改革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因此,在市场信心恢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股东占款清欠工作紧锣密鼓,央行与银监会改变以往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开始严厉清查高企不下的央行票据,媒体纷纷报道其中有一部分进入了股市,由银行流向股市的资金主要通道之一将被关上;而世界股市向熊则使得QFII不再游刃有余,重仓持有者早已到了出仓压价换码的时节。
所有的市场相关人士都以为可以利用泡沫,从政府到机构投资者到如今从银行抢进市场的无数散户,殊不料最后反被泡沫所利用。
如在市场股指高企时,管理层先是三步并作一步走,推出巨量IPO与再融资。市场人士黄湘源认为,“股市政策面在股改进度、新交易制度改革以及恢复再融资和IPO等方面的三个过于追求,一手制造了制度性溢价。可以说,这三个‘过于追求’也就是股市的泡沫发生器”。而后,银行清查违规资金,在大机构获利回吐之后,利用IPO中的优势重炒新股也在意料之中。
管理层为何选择此时打压股市信心?有研究机构重弹“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的老调,其实管理层被无数渴望上市的公司与机构撞击了无数次。中行上市看似急迫,实则在重压之下已经难耐。中行回游A股是不是个绝大的利好,尽可以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确实的,即中行身后还跟着一大批想回游的H股,并且那些国有银行、航空公司一个个都是巨无霸的体量。休养生息期尚未结束,内地股市能否受得了这剂“提升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猛药,恐怕形势不容乐观。如果旧伤未好,新痛又至,那么股市就不仅是五年长熊的问题了。从这个角度说,目前的政策是在高空走钢丝,风险极大,稍一不慎,就将重回深渊。还是那句老话,短期的投机政策确实可收一时之效,却是败坏投资者长远信心的毒药。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既要臣服于政策的大旗,客观上又要以利益为惟一准绳。近日管理部门再次谆谆教导基金要以大局为重,但以大局为重肯定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的支付者自然有权要求对等补偿——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在特定时间听从召唤扛起股指的杠铃,但回过身来,他们就会要求一定的政策让他们享有更大的博弈空间。因此,他们既是秩序的维护者,其反面必定是无孔不入的投机者。到机构要求利益补偿,或者变脸为股机一族时,政府只能保持心照不宣保持沉默,或者索性制定新的政策给予明确的补偿。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的表态来看,显然认为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理性、更有专业性——专业性也许不错,更理性恐怕未必。
投机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投机群体是散户,除了政策给予的一些书面支撑外,目前似乎还看不到他们翻身的理由。股指下跌,有人出货,那些后知后觉者又成为新一拨被套者,处于信息与资源链条最下端而灵敏度不够的部分散户难逃被吞噬的命运。有人居然说让新股民切身理解“股市有风险”,这真是千古奇闻又一章。你出货尽管出货,也可以为股市叫好,但不要用这么搞笑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应该承认,政策市从以往一味考虑为国企解套前进了一步,也考虑到市场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散户的利益。但最近出台的政策、融资再融资的步骤以及见缝插针似的制度改革,说明从理论到实践,究竟有多远。不管出于什么客观原因,不解决政策“心口不应”的问题,投机者到最后也会成为受损者,熊市的轮回又会卷土重来。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