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深大盘继续回暖,一些质地优良的股票迅速反弹。其中,白酒、中药、商业等行业中一些有持续成长预期的品牌消费类公司依然表现良好,不过,这些公司的估值看起来已经不低了,令不少投资者举棋不定。
高质量成长能创造高价值
交银施罗德基金指出,从估值角度看,给一个公司支付溢价的原因是:长期高成长;在高成长的同时伴随着良好的股东回报和较少的资本开支,高质量的成长能创造高价值。
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不同的是,大多数行业,如电力、石化、钢铁等重工业的长期增长不可持续,因为会面临周期性波动,且从各个阶段的平均值来看,这些行业的长期资本回报率仅在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附近波动,所以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小。
而真正的品牌消费品公司有很高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充裕,不用扩大规模就能给股东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是品牌消费品公司获得高估值的主要原因。对于目前估值较高的品牌消费品公司,在较长投资期限内,如果投资者不怀疑其在业内占据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具备10年以上持续增长潜力,就应给予更高估值。
本土品牌正在崛起
但很显然,得出这种判断并不那么容易。消费品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胜出。现在要创立新品牌也越来越难,因为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品牌繁多、信息爆炸、消费者接触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少,几年前还奏效的广告轰炸、新包装等策略如今越来越难有理想的效果。在产品短缺年代已经在全国风行,现在还存活下来的品牌往往在消费者心中有深刻印象。如果营销经营得当,就能借这个品牌东山再起,白酒业、中药业莫不如是。
虽然,在食品服务连锁业、化妆品、服装及零售业中,有历史证明的知名品牌多数是跨国企业。但近几年的一些变化令人欣喜,我们发现,在食品饮料制造业、中药、细分零售业等方面,中国本土品牌也已经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竞争力。这些公司有的已经表现出在行业中长期的主导地位,但盈利能力和治理结构还有改善空间;有的品牌目前很辉煌,但还需观察是否能长期持续;有的品牌在历史上有巨大吸引力,目前正在重新崛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挖掘和跟踪,找到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品牌消费品,然后分享它们成长的快乐。
品牌消费品的春天来了
从宏观层面来说,继2004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我国进入消费升级的起跑线。这阶段,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中间阶层”人群数量已占总体人口的15%~18%左右。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中等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高的,中国消费率将快速上升。
有报告预测,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是18%。中国的消费将进入至少10年的快速增长黄金时期。
从公司层面来看,这种现象也已经非常明显。2004年15家跨国公司(包括雅芳、家乐福、可口可乐、诺基亚、百事可乐、索尼、GE等)在华业务平均增长率达到29%,远高于全球业务平均10.5%的增长率。同样,从2001年以来,中国的食品饮料制造业、中药、商业等都持续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 张媚钗。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