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疯狂的“海捞瓷”谁在参与非法打捞?
时间:2006年06月26日05:19 我来说两句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海上古丝绸之路”在沉寂了上千年之后,再度热闹了起来:“碗礁一号”沉船被发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盗捞者”掀起了一股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而全球文物市场也已开始了一场“海捞瓷”买卖热。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崔晓林/福建、北京报道

  湄洲湾的“盗宝奇兵”

  6月,暴风雨肆虐福建大地。而比暴风雨更猛烈的,是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

  2006年入夏以来,随着温度上升,海水转暖,沉寂一时的盗捞“海捞瓷”现象也开始急剧升温;不法分子的集团化和专业化,令执法部门极度震惊,沉寂千年的海底沉船,正在遭受粗暴洗劫。

  去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被发现和部分古瓷的出水,不仅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非法打捞海底古瓷器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目前,“海捞瓷”已成为古董玩家关注的热点。

  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会上,同属于“海捞瓷”的一把元末明初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分别以671万元、792万元人民币拍出。

  6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福建省的莆田、青屿、湄洲等海域,对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现象进行现场调查。

  “盗宝奇兵”卷土重来

  海底宝藏吸引贼人眼球,海警加强巡逻,福建海域上演打击盗捞“警匪片”。

  “再有20分钟,我们就能到达海底沉船的位置啦!”迎着猛烈的海风,海警战士扯开嗓子高喊着,声音在隆隆的马达声中若隐若现。

  6月14日上午10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登上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的巡逻艇,沿湄洲湾海域,向海洋纵深疾驰。

  穿上救生衣,戴上防风镜,记者站在急速飞驰的快艇甲板上,迎风远望。

  阴翳的天空下,蓝灰色的湄洲湾广袤而深远。海面上,一个小黑点进入记者的视线,并开始渐渐“变大”,海警战士说,那就是备受非法打捞分子青睐的“黄金海岸”—小日岛。

  小日岛是南日镇的一个行政村,南日镇(南日群岛)隶属于莆田市,由111个岛礁组成,而小日岛则是众多岛礁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岛。由于附近海域发现了大量海底古瓷器,名不见经传的小日岛,一夜之间名声大震。

  靠近小日岛,快艇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缓缓停在了海面上。“沉船就在这附近。”随同前来的福建海警二支队宣传干部陈志福告诉记者。陈曾多次参与打击非法打捞行动,对这里的环境相当熟悉。

  小日岛的北麓荒无人烟,目光所及的海面上,没有船只往来,甚至,往日随处可见的海鸥,此时也没有了踪影。

  距小日岛数海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岛,海警战士告诉记者,那是D岛,小日岛与D岛和某方向的E岛、S岛等岛屿共同形成一个狭长的海上通道,据说这就是所谓的海上“古丝绸之路”。

  “就是在这一带,我们曾缴获非法打捞船只近百艘,海底瓷器2200多件。”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二大队艇长连跃刚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很安静,当时的场面,乱着呢!”

  据莆田边防支队南日边防派出所干警介绍,5月下旬,有线索称在小日岛海域有人非法打捞海底瓷器,公安干警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发现干警赶来,不法分子带着盗捞上来的瓷器,跳上快艇落荒而逃,现场遗留下四艘大马力机船,机船上散落一些古瓷碎片和打捞设备。

  “夺宝贼兵”卷土重来的信息马上引起福建海警二支队领导的高度注意,经过严密布控,6月11日,两艘仓皇砍断锚绳,试图向岛礁区逃窜的非法打捞船只,没有逃脱海警巡逻艇的追击,12名非法打捞人员和70多件刚出水的古瓷器在小日岛附近海域被现场抓获。

  审讯中,负责潜水打捞工作的违法嫌疑人刘某交代,有一条大约40吨的古代木质船沉在海底,大量盘子、碗、碟等瓷器散落在其周围。

  “碗礁一号”引发福建海域的“海捞热”

  收缴“海瓷”近万件 沉船数量仍是迷

  这场发生在福建海域的“海捞热”,已经持续一年多;而最初起因是“碗礁一号”沉船的被发现和打捞。碗礁一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规模最大,价值最高,数量最多的海底沉船。

  福建海警二支队的警官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最早发现大批量瓷器的,是屿头乡的一位渔民。2005年夏天,这位渔民根据曾打捞到瓷碗的另一渔民指引,穿上潜水装备下海查看,发现了一艘古沉船掩在淤泥中。在当地渔民“捞上了很多瓷器”的消息被传开后,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清理、打捞,考古队员从这条300多年前的清代沉船上,出水了90多种器形、近万件的将军罐、凤尾樽、筒花觚、高足杯等珍贵文物。

  据说这是我国最近的一次重大水下考古活动。而“碗礁一号”的被发现,随之引发海底“寻宝热”,使“海上古丝绸之路”在沉寂了上千年之后,再度热闹了起来。

  福建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林峰处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说,从2005年11月份以来,福建省平潭、连江、福清、莆田、宁德、霞浦等海域,先后发生数十起盗抢沉船瓷器事件,福建边防总队和文物部门查获非法打捞出水的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瓷器上万件。整个福建海域,目前已发现六、七处沉船遗址,到底还会有多少沉船“浮现”,现在没办法断定。“(沉船)肯定少不了,都有好几千年历史呢!”对此,林峰处长深信不疑。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李辉柄分析,历史上,由于航海知识、技术和设备的不发达,商船在航行中,遇到台风、暴雨甚至海啸而出现海难(沉船)的几率相当高。“我相信随着我国海下考古能力的增强,会发现具有和‘碗礁一号’同样价值的沉船的。”

  “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沉船长眠海底,没有人知道沉船里有多少值钱的宝贝,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别让不法分子把‘宝贝’偷走。”海警二支队二大队艇长连跃刚表示。

  谁在参与非法打捞?

  盗捞者组织严密,有的甚至形成了资金庞大的“股份公司”,采用合伙、高薪等形式,并从上海、山东等地雇用专业潜水员,实施打捞计划。

  “马上回家吧,现在可以下水了。”5月28日晚,在上海打工的福建福清人李清(化名)接到了老家打来的电话。这意味着,“朋友”已经将所有打捞设备都准备好了,水鬼(专业潜水员)也找好了,下水地点也确定无误,随时可以进行水下“作业”。

  第二天李清就买了张机票从上海飞回了福建老家。然而,等待李清的,不是什么沉睡海底、价值连城的古瓷器,却是一副冰凉的手铐:6月9日清晨,作为“股东”之一的李清,还没来得及把捞上来的瓷器转移走,就被海警战士当场拿下了。

  “很后悔,为人真得走正路啊。”李清对记者说,“我想回上海,想保住在上海的工作”。

  据介绍,进入6月份,从涉案人员的数量到作案所用的装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犯罪活动已高度组织化、公司化。

  根据福建公安边防部门的统计分析,非法打捞人员除少部分来自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以外,大多数都是福建本省人员。非法打捞人员基本分三种人,一是外地从事文物倒卖的“专业”人员,这些人的资金比较雄厚,他们勾结熟悉情况的当地渔民,由他们出资购置船只等设备,这类人员对沉船的破坏性最大;第二种人是附近的生意人,他们对文物不了解,把捞海瓷看作是低投入,高回报的纯粹生意,有趋之若骛之嫌;第三种人,是当地的渔民,由于近水楼台,他们的参与人数最多。但他们一没有专业知识,二没有财力支持,所以“收获”最小,也最惹眼。

  记者在盘屿采访期间,曾和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交谈,据此人讲,在盗捞风气最盛的时候,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参与瓷器的打捞,不少人把在外地打工的家庭成员招回来,一起“发家致富”。当时,村民们并不觉得打捞海瓷是违法行为。他们认为,他们世代以大海为生,海里的东西,谁捞到就是谁的,别人无权干涉。

  “2005年9月下旬,情况开始失控,村子里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后来才知道,一些人是村民请来的‘水鬼’,还有一些人,是文物贩子。”该村干部回忆到,“政府出面干涉了,大家才知道,原来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不少人交出了打捞上来的瓷器,也有一些人,连夜把瓷器藏进了山里,埋在礁石下、草丛中……”

  盘屿公安边防派出所的干警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动员村民交出瓷器,一共收缴了700多件,但大多是残破的碎片,完整的不多。”

  盗捞者已经从“游击队”

  变成了“集团军”

  盗捞者的技术设备已经是“鸟枪换大炮”:木船换成了大马力的机船,用上了进口的潜海设备,船上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和船载对讲机等先进的导航和通信工具等,装备耗资都在上百万元。

  据了解,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一些打捞人员各自结成了暂时性的“夺宝股份公司”,由多位渔民以股份制形式负担盗捞成本,潜水员利用潜水技术和设备入股,并按比例瓜分捞上来的瓷器。在采访中,一个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盗捞过程中,所有“股东”都会随船出海,甚至包括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和正在哺乳期的妇女。由于大家是临时组合在一起的,互相不了解,也不信任,瓷碗瓷盘又没有个“准数”,万一有人“贪污”怎么办?所以,当海警战士在现场抓获打捞船时,就会出现一个怪异的场景:船上一船的“股东”,水里却只有一个,最多两个“水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底打捞文物是非常危险的活动,因为东海的潮汐比较大,水温比较低,再加上盗捞者为了减少成本,潜水器材非常简陋,往往直接用船上的发动机供氧,潜水员入水时,在腰里拴上铅块,嘴里含一根塑料管,就潜入几十米深的海中。在摇摇晃晃的船上,这些不起眼的塑料管零乱地绞在一起,很容易发生缺氧事故。

  “说句不好听的话,跳下去以后不知道能不能上来,当时很危险,因为流水很大,对我们潜水员来说,流水是很可怕的,因为流水再加上晚上视线又不好,船开来开去也很危险,怕船的螺旋桨绞断氧气管。” 提起当时的情景,参与打捞海瓷的广州籍潜水员陈某感到十分后怕。

  “大家知道高原有反应,不知道潜海也有反应的,所以下海的人实际上是向生命极限挑战,这可绝不是儿戏。”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不过,现在犯罪分子在技术装备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从普通木质渔船,到大马力的机船;从简陋的潜水用具,到进口的潜海设备。

  入夏以来,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达到快速转移赃物、快速逃逸的目的,把木船改为玻璃钢快艇,这种小快艇船体小、重量轻,航行速度达到每小时30海里以上,能灵活地在暗礁和浅滩区自由穿梭航行,并且在船上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和船载对讲机等先进的导航和通信工具。林峰告诉记者,上述全部装备需耗资百万元,如果没有高额利润的引诱,不法分子怎么舍得这么大的投资?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专业打捞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去年(2005年)的盗捞人员比作‘游击队’的话,现在的非法分子,则是武装到了牙齿的集团军。”说起打击的难度,连跃刚艇长眉头紧锁。

  连跃刚告诉记者,针对不法分子“战备升级”的情况,海警二支队已经采取大吨位巡逻艇加“海豹”快艇的形式实际联合警戒,阻退进入古沉船海域的船只,只要有海警官兵在,非法盗捞船就不敢贸然进入古沉船海域。

  “文物白丁”给海底古文物

  带来毁灭性打击

  海底文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海警和文物部门,国家应抓紧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加大打击非法打捞的同时,要积极做好海底考古、探察与保护工作。

  “文物白丁”,这是莆田市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非法盗捞分子最直白的定义。

  从福建海警二支队第一次查获非法盗捞古瓷器案件起,他们每次都要从市区赶到三十多公里以外的部队营区,把不法打捞分子胡乱堆积的瓷器进行清点和分类,并进行脱泥、脱水、脱盐、去锈、防腐和超长期保护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前期工作都要花上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里的海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专门向文物专家请教,专家说这些文物在海底躺了几百年,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接触到阳光、氧气或者其它气体,就会很快发生变化,所以水下考古搜寻、定位、勘测、发掘、记录等环节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技术、方法和专有设备。

  “沉船年代久远了,慢慢地它上面会长珊瑚,覆盖了船体。盗掘者不会像我们一步步绘图、测量、照相,他们在上面拿炸药炸,炸开再掏,这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考古队员、水下摄影师李滨说。

  故宫博物馆的李辉柄教授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保护海底文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海警和文物部门,国家应抓紧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加大打击非法打捞的同时,要积极做好海底考古、探察与保护工作,同时,要对该海域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整理,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这些被称为“文物白丁”的盗宝者们自己也许没有想到,他们野蛮打捞的同时,给珍贵的海底遗址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破坏;而这些被毁掉的历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格和考古价值可能被海浪永远湮灭,永远消失。

  “海捞瓷”何以受青睐?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崔晓林/福建、北京报道

  就在福建海域上演“海底盗宝”—盗捞海底瓷器的同时,文物市场的“海捞瓷”拍卖也火了起来。

  拍卖率急剧上升:

  从58%升至92%

  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却大显身手。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

  今年5月中旬,在北京京广中心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把元末明初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都是海捞瓷中难得一见的大型器物,前者以671万元人民币落槌,后者以792万元人民币拍出。

  海捞瓷在文物拍卖市场上的火爆,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关注。

  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李辉柄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成交率竟达到了92%,成为当年瓷器拍卖的一大亮点。而在此之前,这几年来瓷器拍卖不温不火,即使在香港佳士得大拍上,成交率也只有58%。

  玩家看法:“海捞瓷行情看涨,主要原因是福建海捞瓷外流”

  而在全国有名的北京潘家园古玩城,记者见到了这里的“玩家”老尚。

  老尚在这里的知名度很高,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店铺,而且数十年的行业经验,煅就了他敏锐的眼力和嗅觉。

  “目前海捞瓷行情看涨,主要原因是福建海捞瓷外流,引起古董界的高度关注,还有就是,国内外一些大的拍卖会上,海捞瓷的风头也比较强劲。” 6月21日,老尚在自己的店铺里对记者说,“但根据我的估算,整个古玩市场,绝大多数的‘海捞瓷’是仿制品,真品不会超过5%。”

  在潘家园古玩城二楼、三楼的一些店铺里,商家们对海捞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一些人甚至拒绝谈论。

  对此,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李辉柄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北京是全国古玩的中心和集散地,而潘家园又是北京最大最有名的古玩城,国家对北京的古玩城管理相对要严格得多,加上赝品泛滥,商家在海捞瓷的买卖上当然是十分谨慎的了。

  据文物部门鉴定,福建的海捞瓷是外销瓷的一个分类。外销瓷特指中国历史上那些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销往海外的瓷器。多是明清时期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或由外商来我国收购、订制等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还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或按欧美上流社会乃至宫廷特需的订单制作的瓷器精品。随着国内明清官窑瓷器价格不断被炒高,民窑精品也都价格不菲,一般收藏者难以企及。此时,那些精致美丽的外销瓷因为价格便宜,逐渐被国内的藏家看好。

  在历史上,中国著名的瓷器就是经由“海上古丝绸之路”销往各国,所以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福建边防总队后勤部办公室主任林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因此在文物市场上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

  但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海捞瓷目前似乎还是既神秘又陌生。

  6月16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福建知名的古玩市场——福州市六一路的古玩市场。由于下雨,没有一个顾客,摊主们三五成群地聚在雨棚下打扑克,四下环望。

  不过,这个古玩市场不少摊位都在经销“疑似”海捞瓷的青花瓷碗、瓷盘。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摊上,记者发现在杂乱的小玉器、银饰品、文革纪念品中间,三只青花瓷碗显得极为抢眼,从外观上看,瓷碗的大小、色泽和图案,与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收缴的海捞瓷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年代的?”记者问。

  “明代的,这是海捞瓷。”摊主一口闽南普通话。

  当记者询价时,摊主从最初的开价每个8000元,最后降到了50元。

  “那都是假的,我去看过了。市场上的所谓海捞瓷,假的比真的还多,千万要慎重!”林遵一再告戒记者。林遵自己也是古董发烧友,对古瓷器、玉器颇有研究。

  林遵还告诉记者,他从有关专家那里得知,目前福建边防部门在莆田海域两个主要沉船点共查获古瓷器近2500件,但这可能只是被盗捞上来的古瓷器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这些瓷器被捞上来以后,马上就有专人收购,并迅速转入文物市场。所以捞了多少,卖了多少,这些数字恐怕连非法盗捞分子都不得而知。

  李辉柄:

  “福建海捞瓷未受重视是不正常的”

  ——专访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崔晓林/北京报道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记者怎么也不会相信,面前这个笑容可掬、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的学者,已是年愈7旬的老人。李辉柄教授从事古陶瓷及书画研究50余年,出版过大量专著,其古陶瓷研究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6月22日,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的办公室里,李教授就“海捞瓷”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

  他特别强调,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而福建海域“碗礁一号”上的这些古瓷是国家级文物,社会各方没有给予重视是不正常的。

  “国际市场从未冷落海捞瓷”

  《中国经济周刊》:李教授,从去年“碗礁一号”被发现,到近来福建省海域盗捞海底瓷器猖獗,再到国际文物市场出现“海捞瓷”热,这其中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李辉柄:“碗礁一号”的发现,具有双重收获,一是出水了大量珍贵的清代瓷器,是我国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工作规模最大的一次;二是其考古发现,是研究清代景德镇瓷器生产与外销、交通史和造船史等的珍贵资料。至于随后出现的私自打捞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正说明了全社会已经开始对海底考古进行关注,当然,私自打捞的破坏性是令人痛心的,应该大力打击,坚决制止。

  说到国际文物市场出现海捞瓷热,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不准确。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进入21世纪这60年间,欧美的收藏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从古代中国沉船打捞上来的陶瓷器件,他们从来没有冷落过海捞瓷。

  长期以来,在国外,“某某又发现中国古代沉船”这样的新闻,总是会引起社会轰动的。

  “古瓷除了金钱价值外,最有考古价值”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陶瓷古国,目前中国国内各方似乎对古瓷并不太重视,原因何在?

  李辉柄:国内的古董爱好者,最近一二年才对海捞瓷产生兴趣。而对于福建发现大量海底瓷器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

  至于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对海底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就海底瓷器本身的文物价值而言,在“碗礁一号”发现的瓷器属于国宝级文物。但这一点大家不了解,因为此前在其他地方发现的瓷器,大多属于明清民窑的外销瓷,基本属于国家二级或者三级保护文物,而且数量又比较多,所以,一些人认为(这些瓷器)不值钱。然而,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瓷器除了本身的金钱价值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沉船的考古研究,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当时文化贸易等历史信息,还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中国经济周刊》:海捞瓷在国际上到底有多大影响?

  李辉柄: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我国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在我国茫茫的海域中到底静卧着多少沉船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约有2000至3000艘,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近20年来,载有古瓷的沉船不断有被捞起的报道。1983年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虽经海水长期侵蚀和冲撞,但出水时依然光洁照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时,以25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件价值112美元。在外国人眼里,每一块从海底捞上来的中国瓷碎片,都是宝贝。

  “到海底寻宝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对海底文物勘测有那些发展和变化?

  李辉柄:20世纪末开始,我国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开始了对海底文物的发掘,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而在比较深的南中国海的海底探索则一直没有开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在海底找宝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西方国家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有大量的商船淹没在大西洋里,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就兴起了在海上淘宝的行业,可惜成功的不多,但是还是有不少投资人对这个行业发生兴趣,现在的海上淘宝已经不是漫天撒网到海底去撞大运了,而是在经过仔细的查找历史资料以后去有目的的寻找历史上著名的有价值的沉船。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海底探测技术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对“碗礁一号”的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从海底成功打捞出上万件完整的瓷器,这非常不容易。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海底沉船中,大多数都是瓷器,而不是金银和玉石或其他物件?

  李辉柄:瓷器在我国的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并不长,大约在宋代开始成型,元代有所发展,由于用于制造瓷器的“高岭土”非常稀少,加上瓷器的表面效果非常近似玉器,因此,当瓷器出现后就被官家定为只有达官贵人的上流社会才能使用的器皿,平民百姓是不得使用也使用不起的。所以那个时代瓷器的加工的主要特征是“官窑”。普通民间百姓是不允许生产瓷器的,即使生产,在工艺和材料上也是没有办法跟官窑相媲美。到了明代,我国的瓷器制造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明代又是我国海上贸易最为发达和活跃的时期,因此,往来穿梭于南中国海的商船十分繁多,沉没在这里的商船也多就不奇怪了。

  “区分两类人,莫让文物走私犯罪分子漏网”

  《中国经济周刊》 :您认为文物的保护和古玩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李辉柄:近几年来中国文物保护局面,的确令人担忧。说到文物盗掘走私与中国古玩市场发展的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这些年来在中国进行文物盗掘走私的罪犯与在古玩市场进行经营活动的货主是不是同一群体。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真正从事盗掘走私的文物贩子,与正式在古玩市场进行经营的货主根本不是同一群体,文物贩子既不敢、也不屑于在古玩市场中露面。他们的活动主要在地下进行,他们有人盗掘,有人销售,也有自己的通道把东西运送出境,已形成他们自己的“产业链”。他们的行为不发生在正式的古玩市场,而是盗掘走私犯罪。不能把他们的犯罪归根于中国古玩市场。硬要把活动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群混为一谈,把盗掘走私活动与正常的古玩市场活动混为一谈,势必混淆敌我,伤害大众,造成混乱,使真正的犯罪者在混乱中逃脱法网。这应当是智者不为的。

(责任编辑:王燕)



共找到 9588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青藏铁路7.1全线通车
·温家宝出访非洲七国
·扎卡维被炸死 06高考
·2008奥运会 NBA 科比 F1
·2006世界杯 姚明 王治郅
·2006年德国世界杯
·世界杯赛程/电视转播表
·世界杯视频 积分榜
·世界杯精彩图片
·日产轩逸 奇瑞V5 国六条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