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零点集团“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年度调查及美国ABC新闻、华盛顿邮报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国库与钱包乃支撑中美消费者的不同信心动力。从2001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呈逐年上升趋势,支撑城市居民消费信心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认同。 而1986年~2006年间,美国居民消费信心波动较大,与中国城市居民显然不同的是,对个人经济状况的乐观评价是支撑美国居民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消费信心”由三项指标构成,即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对当前个人经济状况的评价”和“对当前消费时机的认同感”。
中国储户必须变成“消费者”
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评价是历年支撑中国城市居民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但居民对个人经济状况的评价以及消费时机认同度一直处在低位徘徊的状态。63.7%的中国城市居民对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给予正面乐观评价,但仅有36.8%的居民认为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是好的,仅有28.7%同意“现在是花钱消费的最好时机”。
而美国居民的消费信心更容易受到来自油价上涨、工资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从历年趋势来看,支撑美国居民消费信心的主要来源是对个人经济状况的较高认同度,美国居民消费时机认同度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认同度则普遍偏低,且两者分值交替变动。
上述态度的差异十分明显地体现在现实中。自2002年年初起,美国居民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创纪录的71%,而中国居民的消费在2005年达到了50%的历史低点。零点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储户必须变成消费者,美国的过量消费必须转化为储蓄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