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刘映花)在中国贸易顺差一路狂飙后,中国官方昨天传递明确信号,将以“刚性”手段为“中国制造”全球扩张的迅猛势头“刹车”。
昨天,新华社发出的消息称,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表示,外资外贸政策将会微调,但不会倒退,以避免挫伤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积极性。 作为近期唯一一次获得商务部认可的官方表述,傅自应的表态已经为未来中国扭转贸易失衡划定了方向。
微调措施引人遐想。从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看,出口退税和引资政策可能再次成为中国调节出口的两大杠杆。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正是这两项政策,在中国跨进全球贸易大国的征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向出口商部分或全部返还政府对出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有效地刺激了出口增长。对此傅自应表示,“以出口税率政策为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应叫停,而现在农产品的出口很困难,我认为可以提高,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谈到引资政策,傅自应则表示,我国今后必须“有选择地吸引外资,一定要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吸引好的产业,引进好的企业”。而在此之前,取消外资在税收等政策方面“超国民待遇”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由于挫伤了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此类政策被指与中国扩大内需的方针背道而驰。
中国外资外贸政策的调整思路,体现了决策层对“重商主义”式的外资外贸政策的反思。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已经超过600亿美元,持续的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扩大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陡增,贸易摩擦增多更成为传统贸易战略的伴生物。
不过,外贸专家张小济指出,要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外资外贸政策,还必须通过国内政策来扭转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要扭转中国贸易失衡又不使经济增长失速,中国仍旧需要“组合拳”。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