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春来
    黄光裕与陈晓昨日在北京鹏润大厦18层的会议室又一次“肩并肩”坐在一起,这是继上周二就国美、永乐合并一事首次与媒体面对面后,两人再次接受了媒体又一轮“狂轰乱炸”。
    很显然,黄光裕与陈晓希望通过昨日的媒体专访,澄清一些合并中的具体细节、以及苏宁近日在上海市场的大规模行动和各种与其有关的传闻。
    未来双寡头将是国美永乐
    “未来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确实存在双寡头品牌,而这两个品牌应该是永乐、国美。”陈晓在专访的开始就对“双寡头将是国美和苏宁”的市场传言表示不屑。
    陈晓认为,合并会形成采购规模,而双方在京沪的区域优势将把竞争对手甩开,双方计划用双品牌来打造中国家电行业的双寡头,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形成更强的优势。
    陈晓称,国美永乐合并后的能量、规模、财力、市场覆盖以及影响力确实对苏宁形成巨大压力。苏宁近期在市场上做出的一些反应是情理之中的。
    截至3月底,国美在中国80个城市中共拥有296家,永乐目前在8个省的75个城市中拥有225家商店,而苏宁截至3月底共拥有249家商店。
    陈晓说,永乐在港上市后近12亿融资还没有动用,合并后的公司财务能力更强大。对此,黄光裕补充说,这等于国美又多了12亿资金优势,合并后现金非常充裕。
    由于手里现金流充沛,黄光裕表示,国美现在还没有A股上市的计划,至于以后有没有可能A股上市,要根据将来的需要再确定。
    质疑苏宁迁都上海
    对于苏宁将要迁都上海的说法,陈晓对此提出了质疑。
    “很可惜的是它还在南京,真的能够从南京迁到上海吗?”陈晓说道,“迁到上海将有很大问题的出现。”
    陈晓认为,苏宁更多地是炒作一个概念,这样的计划实施很难。他分析道,苏宁迁都上海后,南京总部的高层是否到上海,而这些高层是否适应上海的环境还不能确定;一旦总部迁到上海,那么苏宁在南京原有的地方政府支持将不存,同时,会出现人员流失;另外,苏宁迁都后,在南京原有的强势优势还能不能维持呢?
    对于永乐员工近期投向苏宁的情况,陈晓说:“实际情况是媒体报道的情况没有发生过。”
    针对苏宁在上海招聘时说,永乐员工去苏宁,工资会涨20%。陈晓表示,公司人力资源部所作的同行业各个公司薪酬标准统计显示,永乐略高于国美,国美略高于苏宁,苏宁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其总部在南京有一定的关系。
    永乐否认大中将终止合并
    在国美永乐宣布合并之际,大中马上对外宣称,鉴于永乐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与永乐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而近期市场也有传闻,大中正在苏宁、百思买接触。
    对此,陈晓称,永乐大中的合并是企业行为,并已签订协议,如有变化,双方相应将会有正式发出函电表态,但至今,双方企业主体都没有发布合并有变化的函电。
    陈晓说:“大中永乐高层接触很好,双方认为行业整合是必要,永乐、大中的合并实际上也是整体合并的一个部分,这是一个行业的趋势。”
    对于大中的表态,黄光裕认为,这是大中为其以后与国美的谈判中获得更多利益的一种谈判策略,也存在着对价的问题,与永乐完成合并后,与大中的谈判将成为重要的工作。
    而国美母公司———鹏润投资集团投资者关系部的知情人士表示,国美将接手永乐与大中进行合并,但是,目前,永乐与大中的合并没有什么进展,双方没有最终达成股权合并协议。
    黄光裕强调,永乐与大中已经签订了合同,并已付给大中1.5亿元的股权合并定金,大中已经收了这笔钱。
    该知情人士表示,根据永乐与大中双方当时达成的协议,若大中选择与永乐解除协议,需向永乐赔偿3亿元;两年合并期内转投其他,则需赔偿4.5亿元。
    百思买对苏宁危险最大
    对于百思买联手五星进入中国市场,陈晓看来,百思买联手五星对中国家电零售业中的的国美、永乐、苏宁、大中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压力和挑战,目前还没有将其放到竞争对手的范围中。
    “从战略高度来讲,我们重视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陈晓说道,“它还很小,处在成长过程之中,它的区域特性和我们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
    “百思买在国内门店到底是什么样现在还不知道,国内主体市场里也没有见到它的影子。”不过,陈晓反而认为,百思买联手五星对苏宁的压力最大。
    陈晓说,苏宁主要的盈利强势区就是江苏,而五星也是在江苏有一定的势力范围,苏宁与其的市场覆盖重复率最高,最担心、第一时间感觉到压力的应该是苏宁。
    陈晓表示,未来国美永乐会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加以研究,两个双品牌寡头将不断完善网络系统。
    国美永乐合并大概需要四个月时间
    □本报记者 喻春来
    昨天,黄光裕和陈晓还向记者介绍了国美永乐合并以后的管理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
    永乐品牌不会淡化
    黄光裕称,双方合并大概将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望在10月底完成。双方成立新公司以后,国美永乐还将会分开,作为两个体系,两个品牌独立运作。 国美和永乐的定位是经营、服务理念的差异化。
    陈晓认为,国美永乐合并后将分成两个阶段,现正顺利推进,不过,采购体系和采购方式不会有太大变化,永乐在上海的物流中心将为双方的合并运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支持,并不存在矛盾。
    不过,公司的管理工具、模式将整合成一种管理模式,双方正在规划对未来的一些部门进行改造和升值。
    合并后,永乐的品牌将不会有意去弱化。黄光裕说:“弱化这一点是不存在的,双品牌战略意味着会强化两个品牌。”
    黄光裕认为,将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强化双品牌,包括通过企业形象以及营销模式差异化以及产品的差异化;通过架构的调整,即永乐和国美在上海的两个总经理负责不能指挥,双方都没有指挥权;国美还将会在上海设立华东大区,永乐也将设立华东大区,这两个机构是代表总部去管理上海的分公司,大区之间互相没有指挥权。
    黄光裕说:“我们要保持双方的良性竞争,用内部竞争去促进发展能力;另外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存在,还需要竞争。低价策略不会改变。”
    未来黄光裕和陈晓在合并后的公司怎样进行权力划分呢?黄光裕称,陈晓作为CEO是一个执行者,要执行董事会的旨意,以及企业的方向,董事会将帮助和监督CEO的日常工作。
    黄光裕强调,双方合并不是简单的权力分工。他说:“双方会是一个非常好、非常理智的协调,并不会有上家和下家的感觉。”
    对此,陈晓表示,不管在什么岗位,必须对股东负责,作为上市公司,执行者或者经理人也好,也都是打工者,这种角色转换双方实际上已经从国美永乐上市后就完成了。
    打造新型厂商关系
    陈晓表示,希望通过合并,挖掘解决制造业和零售渠道的隔离和矛盾的方案,真正形成战略同盟。只有把渠道规模充分做大,才能真正形成新型厂商关系。行业整合是中国家电从大国到强国的一个措施。
    陈晓认为,目前,制造业和零售渠道的隔离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制造没有关注研发,而是搞廉价的劳动力形成制造规模,并控制终端,希望通过控制终端市场,把其规模从终端市场的份额争夺中扩大。
    他说,未来,传统家电产品销售比重越来越小,个人电器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内制造业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在传统家电的规模上,面临着一个转型。
    现在,厂商的问题是对消费需求的把握不够明确,造成制造业大量盲目生产,存货周转压力放大。而家电零售业却有一个强大的终端信息采集、消费需求了解的网络,可为制造商的产品和产品制造规模、周期提供准确信息。
    陈晓称,合并后,双方将改善整个家电从制造到流通的整个行业的存货周转,打造一个完善的信息链,解决目前效率低下的行业周转。目前,国内行业周转和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使国内的企业感觉到库存压力。
    现在供应商的物流体系造成了资源的消耗,未来,公司的商品吞吐量必然要与物流资源对接,形成整个价值链挖掘的升值空间。
    国美收购永乐仍存变数
    □本报记者 陆琼琼
    尽管国美已向永乐正式发出全面收购要求,但这一国内家电行零售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仍存在“打水漂”的可能。
    根据7月25日晚国美、永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的联合公告,每股永乐股份换0.3247股国美股份及0.1736港元的现金,同时也严格规定了“收购建议的条件”。公告称,国美的收购条件之一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的6个月中,永乐未经审计的中期综合财务报表中列明的资产净值不少于22.5亿港元。而4月21日,永乐发布的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年报显示,永乐的资产净值为23亿港元。香港分析师指出,国美显然只预留了约5000万港元的浮动空间,一旦永乐的中报数据达不到国美的“心里价位”,国美收购永乐将面临重新估价。
    实际上,2006年以来,永乐的盈利状况可能并不令人乐观。永乐董事长陈晓曾公开表示,永乐上半年的盈利可能低于去年同期。招商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指出,永乐在外地的门店很多都是亏损的,2006年上半年,永乐盈利可能很少,甚至是亏损的。分析师预计,永乐目前的财务状况可能比三个月前预计的更加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