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未来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引发热议,从各网站跟帖及相关评论看,大多数网民对这一说法不认同,许多人更是对经济学家的立场和操守提出质疑。
有论者认为,对收入差距存在的认可,在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推理下,由承认贫富差距的合理性变成替富人说话,变成替贪官奸商说话,变成替既得利益集团说话,由替既得利益集团说话变成几个经济学家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 因此,这样的讨论既完全忽略了合理成分,也无法达成改革的共识。
也有人认为,要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首先要给出一个合乎定义的“收入”,在此基础上算出收入差距;还有人说,国外的基尼系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远,用这样一个标准是无法得出中国收入差距的。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居民的“收入”难以界定,无论是着眼于货币收入,还是着眼于给人享受的资源流量;无论是当期收入,还是顾及长期获取收入的风险程度;无论是计算合法收入,还是非法收入等,仅用一个收入差距一了百了毫无意义。
为什么国内民众会对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即中国未来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讨论得如此热烈,并对经济学家的立场和操守提出质疑?为什么国内民众会有非此即彼的逻辑思维方式?是这些讨论的观点有问题,还是民众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恐怕都不是。民众最为关注的应该是造成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平的原因,是市场使然还是另有原因?
在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人家庭条件、禀赋、市场能力等差异,造成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市场竞争越激烈,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就会越大。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中国未来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持有异议,也没有多少民众对经济学家提出质疑。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运作?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还是通过计划的方式在运作?是通过价格机制交易还是通过钱权关系交易?如果我们的市场有市场之“形”而无市场之“神”,那么民众的质疑十分正常。
在目前中国的市场体系下,一方面个人经济生活的权利空间在不断地扩张,民众事实上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经济运作的许多方面完全由政府主导。使钱权交易空间大增,甚至通过制定规则把权力交易市场化与合法化。
比如,国有企业改革及运作中的高层管理者利益最大化。这种管理者利益最大化不仅表现于许多高度专业化管理层的人事任命上,也表现为大批行政干部调入国有企业分享国内企业改革的成果,更表现为出台一系列奇怪的制度、政策、法规实现高管利益最大化。
如果以政府权力主导居民收入分配水平,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来掠夺而不是保护民众的利益,那么民众能够接受居民收入分配拉大的现实吗?能够不产生非此即彼的逻辑吗?从种种迹象来看,尽管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精神写入中央文件,但是许多政府部门的文件与政策却与之背道而驰,不少政府部门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扩张权力并把这些权力的市场交易合法化、制度化。
随着个人与团体利益的分化,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市场竞争力的不同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社会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应该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同等的机会,就得不断扩大每一个人经济生活权利的空间,就得减少或弱化对个人经济生活权利空间的侵犯与掠夺。如果这样,民众收入差距分配拉大就不可怕。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