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何娟发自上海
昨天,本报独家报道《戴尔中国陷“订单欺诈”质疑》后,戴尔中国官方致电《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报价门事件”绝对没有恶意欺骗客户,确实是“失误”导致,并且表示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请求客户原谅,达成和解,和解方案还待与客户进一步沟通,“我们会给每一个订单客户打电话仔细沟通,请求原谅。 ”
上述人士还称,公司正在查处具体出错的程序和环节,具体细节暂时不方便透露。但他也表示,目前基本的处理方案仍然不会做太大调整,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沟通最大限度获得客户谅解,使得该事件能够圆满解决。
戴尔提出的和解意图,被众多消费者认为很“幼稚”,“戴尔欺诈之维权群”(下称“维权群”)法律顾问杜青表示,7000多台机器的订单,有可能涉及到近千名订单客户,众口难调,除非戴尔完全按合同办事按时按量发货,不然很难达成和解。
杜青说,戴尔之前在媒体上表态认为“不排除用户恶意竞购的可能”,也严重伤害到了订单客户的感情和名誉。
戴尔人士还表示,公司内部目前相当重视该事件,昨日也紧急开会研讨解决方案,公司律师认为,“合同欺诈”需要严格法律认定,该事件属于“重大误解”,因为报价与原价相差太大,不应被划到“欺诈”范畴。
杜青说,消费者拥有充足的合同成立的证明,而戴尔方始终也没有拿出能够推翻合同的证据,并且具体报价系统的程序和人工操作哪里出了错,戴尔也始终不能证明,并且在用一个促销信息获得了大量眼球效应和“点击率”之后,毫无证明地强行否定该信息的正确性,撕毁合同,这本身就已构成“严重欺诈嫌疑”。
而对于戴尔一直强调的价位太低不可信一说,杜青表示,网络直销的特点本就是便宜,戴尔长期生存的战略也就在于不断降低成本,在客户选择个人配置时,扣除原有8900多元价格中的操作系统和三年服务费用,1000元左右的机器价格对于一个作为特价处理的产品也不是低得特别离谱。并且,在戴尔后期撤下价格以后,仍然在不断向客户发送人工确认函。
另据了解,日前,戴尔发给消费者的邮件中如此表达:“如果我们在2006年8月18日前没有接到您的回馈,您的订单将不会被执行,如果您已付款,我们会立即办理对您的退款业务。”
消费者认为,这属于霸王条款,将不予理会,而诉讼准备也在不断升温。登记签署诉讼委托书的人数在一天内也已经增加到140多人。被委托的进行这次诉讼的消费者维权社区负责人表示,正在跟律师团紧锣密鼓地商量起诉事宜,一切准备就绪。
该负责人还透露,具体起诉日期将在8月18日以后,如果戴尔“如期办理退款业务”,将立即起诉。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