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约60%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安全隐患!来自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专家的分析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记者昨天从省质监局获悉,质检总局将于近期启动39种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首批列入要贴“QS”标志的是保鲜膜、塑料桶、食品包装袋、奶瓶等39种与食品生产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劣质包装材料成“杀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食品本身,但实际上劣质的食品包装材料也暗藏“杀机”。省质监局与说:甘肃一家生产薯片的食品厂意外地发现薯片中苯含量严重超标,而超标的原因就是使用了苯超标的食品包装袋。质监稽查人员接举报后立即对7家生产复合型食品包装膜的塑料彩印企业进行了抽样检查,结果7个样品中有5个被检出苯残留超标,其中最严重的是一个奶粉包装袋,苯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十倍多,如果投入生产,就相当于把奶粉装进了严重致癌的剧毒口袋。
记者昨天上午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买煎饼和糍粑的路人,8位表示从未想过包煎饼食品包装袋也会有问题,仅有两位表示有时闻到一些劣质包装袋的塑料味会有些担心。
无资质不得从业
食品包装、容器等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需要一定的生产条件。以苯含量的控制为例,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是借助高速印刷设备和强大的送排风系统来减少苯的残留,但这样的设备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才能配备上。而设备相对简陋的小型企业除了在车间里增加排风扇,就只能靠在高温熟化车间里烘烤来减少苯的残留,根本无法保证苯残留的可控制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企业的生产资格和条件入手,凡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一律不许从事食品包装容器生产经营活动。
1/3厂家将被淘汰
省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我国现有食品用塑料包装等制品生产企业3700多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就有11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近1/3。很多小企业设备简陋,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现象比较普遍。不合格产品占到抽样总数的36%。而我们常常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合格率尚不满50%。
省质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对企业申请市场准入规定一定的过渡期限。过渡期限结束后,对未获得准入的生产企业将一律依法取缔。对获得准入的企业,质检部门将进一步严格监管,确保其产品质量稳定合格。今后两年内质监部门还将逐步对金属、纸、陶瓷等所有材质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