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马明超 于玲
    随着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国际炒家多次利用“中国因素”从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狙击中国买家。 另外,中国大豆价格及40%的压榨能力被国外资本控制或垄断、国内豆农“丰年不丰收”,种植积极性受到损伤。
    中国大豆行业危机的源头是价格风险,国内油脂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农民也一直是分散种植,在大豆价格市场化、国际化后,农民和企业不具备应对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巨大价格风险的能力。这主要因为国内进口大豆价格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而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也取决于国际转基因大豆价格,自身没有独立的价格形成机制。另外,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仍未完全成熟,农民和油脂企业缺少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
    鉴于大豆行业当前现状,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商品资源争夺战役中,中国不仅要注重实物储备,更要注重远期期货储备。国家在考虑建立或已建立实物库存时,还应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特点,建立“软库存”(在期货市场建立长期持有的多头头寸,以备需要时交割)的战略规划。此规划应在充分研究各商品长期周期规律的基础上,在各商品处于底部时期建立一定量的“软库存”,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所需原材料的有效调剂。
    就大豆行业来说,国家可以考虑成立大豆产业保护基金,专用于为国家政策性储备远期期货大豆。在大豆价格低迷的时候,产业保护基金买入远期大豆期货合约,以作为政策性储备;在价格高涨时,基金卖出大豆远期合约,以平抑价格。用购买期货远期合约来储备大豆的办法有许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国家用现金直接储备大豆,一般储备500万吨大豆,需要资金130亿人民币,而通过远期期货进行储备只需动用6.5亿人民币的资金。不过,期货储备涉及到不断向远期移动仓位的操作,需要组建专业机构来运作。另外,组建有实力的产业保护基金,可以强化大连期货市场定价权、抗衡国外势力狩猎中国买家,这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机构进行整合培育。
    总之,只有从战略性的高度来审视当前大豆行业存在的问题,充分凝聚“中国因素”的力量,建立大豆产业保护基金,提高国内企业经营理念,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有效保障中国民族大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