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瑛 发自上海
    最近两只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合计超过50亿份,这样的基金公司会不盈利吗?
    事实上,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新成立的基金刚刚开始运作,基金公司还未提取管理费并入账,但是发行时的成本却透支了该公司此前的盈利。而2005年下半年稍早些募集的一
    只基金,在经过今年上半年牛市之后,尽管曾一度给投资者带来超过50%的投资回报,但是如今的规模已经不及首发时的四分之一了。
    在新基金热销的背后,却是老基金遭遇到严重赎回。这不是某家基金公司的问题,而是目前基金行业整体面临的症结。
    今年二季度,上证指数期间涨幅超过30%,但是一轮牛市并未造就基金行业的发展。包括新成立的基金在内,二季度基金的总规模居然少于一季度。虽然股票型基金的总体规模有所增长,但是一些老基金平均被赎回的比例超过了一季度规模的20%。
    从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问世至今,开放式基金已经有了近五年的历史,但是投资者的逻辑却没有随着开放式基金数量的飞速增加而有丝毫的进步。普通投资者还是在牛市中赎回净值高的老基金,而买入净值为1元的新发基金。
    海通证券研究所的基金分析师娄静对此表示,这显示出基金投资者非常不成熟的一面,他们喜欢便宜的基金,认为便宜的新基金未来净值增长率会远远高于老基金。
    分析人士们还称,尽管一些大资金和机构投资者存在波段操作等选时行为,但是他们依旧属于稳健的理性操作。而一些中小投资者却被一夜暴富的欲望扭曲了心态,他们本金很少,所以追逐绝对的高回报收益,此前上半年牛市中老基金的表现让他们认为新基金会拷贝老基金上半年的走势。
    部分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也开始被动迎合基金投资者的行为。于是基金业内出现了复制、分拆、全部收益分红等多种基金净值归“1”的所谓的创新措施。此前业绩排名居前的基金公司也连续发行新基金,这实际上也是在基金行业总体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抢占业绩落后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
    娄静表示,是选择基金经理,还是选择净值低的新基金?广泛的投资者教育可能是改变现状的较好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