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消费群体对于其在电脑销售领域的专业性认知,单纯以价格为突破口、以把握终端资源为利器,还不足以促使消费者行为改变。
物美在其北京的36家大卖场开始低价销售贴牌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这让许多电脑销售商们感到惊讶,也让一些在超市购买日用百货的消费者感到新奇。 实际上,这种事情并非偶然。早在今年的三月份,上海可的便利店系统中就开始销售HelloKitty的mp3播放器。而在日本、美国等地,便利店、连锁超市销售索尼、苹果的数码IT产品的事情十分普遍。
但是,这一事件还是让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和相关人群产生了不小的震动。笔者以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挺进上游,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会对原有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混乱?又存在哪些优劣势;第二,越来越多的专业化零售商受到综合性零售商的挑战和挤压,他们今后的发展前景、生存空间如何?他们又该如何规避?
物美卖笔记本电脑,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两个:获利。
单纯的代销产品可以获利,而通过自身在终端市场的占位和拉力优势,借助OEM方式挺进上游制造业,获取两大环节的利润,符合企业的价值取向:转型。从日用百货品类向家电、数码、IT等其他品类扩张,实现多品类、全系列的销售,是许多国内连锁超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也是当今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成功的基因之一。物美也不例外。而且,销售自有品牌电脑这一标志性事件,拥有较强的眼球效应和营销作用,既是对企业战略转型的试水,也是对公众反应的判断。
然而,尽管物美可以通过零售终端的优势,挺进上游实现对两大产业链的打通,但类似于电脑这种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产品,不仅需要考验制造商的品牌和实力,销售商的专业资质和服务能力也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非零售商以简单的网点布局完善、与消费群体面对面形成的直接拉力就能解决。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国美、永乐等家电零售商纷纷表示要挺进上游制造业,却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根源所在。零售商在渠道的垄断资源,是无法向上游辐射的,必须要重新建立一套专业而规范化的操作体系,才能实现跨行业的发展,才能将零售商在资金运作、新品开发、消费心理把握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嫁接。
短期内,物美的尝试可能还不会对北京的电脑销售渠道产生冲击和影响,更不会改变销售市场格局。且由于缺乏消费群体对于其在电脑销售领域的专业性认知,单纯以价格为突破口、以把握终端资源为利器,还不足以让消费者行为彻底改变。
多年来,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多以服装鞋帽为主,连锁超市多以日用百货为主,而家电卖场、手机卖场、电脑卖场等均有所侧重,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业化优势和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已然形成,短期内,这些专业化卖场的经营格局和竞争优势不会被打破,并且还会得到一定空间的发展。近年来,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巨头们尽管大力实施向3C卖场的转型,最终却是家电当家、电脑陪衬。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不过,也应该看到,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综合性零售卖场,打破行业原有格局,以提供全系列产品销售、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必将会对国内现有的零售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特别是在物美、百联为代表的国内综合连锁的积极转型,将会引发与一些传统专业零售商之间的冲突和博弈。因此,对于众多的专业零售商而言,当务之急应当构建起一套核心竞争体系,发挥专业化、技术性等优势,抵御这些综合性零售商的侵袭。
在今后几年内,中国零售市场上将会迎来一场“刺刀见红”的拼杀,是坚守专业化,还是综合性,或是挺进上游,需要企业的准确把握。
□沈闻涧(浙江大学科技中心专家顾问)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