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外资大规模并购不利于机械业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昨天警告说,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优势机械企业的势头很猛,与此同时,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却困难重重。 对此,如果应对失当,我国机械工业振兴主体将失去依靠,机械工业也将长期固化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蔡惟慈是在昨天召开的“2006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作如上表述的。他说,以前产品升级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但随着差距的缩小,外资对我国戒心日深,今后再依赖于引进技术进行产品升级将会越来越难。要想赶超国外企业,只能将立足点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的基点上。
    但目前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商不能适应产品升级的需要。加工装备的更新成绩虽然显著,但研发条件却没有大的改观;由于长期依靠引进技术,导致自主创新的经验和人才培育严重滞后;对企业的考核机制也不利于引导企业在研发领域进行投入。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机械工业的增长方式至今仍没有太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当前我国机械工业仍过度依赖实物产量的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钢材消耗下降缓慢;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不快等。
    蔡惟慈说,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面临着许多困难。譬如,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意志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装备产品的用户大多数处于强势地位,甚至是垄断性的,而装备制造企业相对弱小,两者难以形成对等的谈判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装备自主化的国家意志往往因制造企业地位太弱而无法坚持。
    “产需双方在自主创新的目标及项目进行过程中也会经常发生分歧,不及时解决就无法坚持国产化。” 蔡惟慈说,对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增加装备制造业振兴办公室的调控手段,提高其组织协调的权威性。
    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还面临着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蔡惟慈说,目前创新的风险全由企业承担,因此自主创新只能一次成功,这就导致用户对使用国产化产品没有内在积极性。对此,应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风险基金,与用户、设备制造企业分担国产化装备自主创新的失败风险。
    “此外,一些用户高价购买进口外商产品,对国产化设备却过度压价,造成了内资企业失血,得不到正常利润,从而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蔡惟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