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日、韩、印五个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占据全球50%以上,相比之下,欧佩克(OPEC)的产能仅占全球40%强。因此,单从“量”的规模来看,五国合作的前景相当广阔。
但是,这五大国的合作与欧佩克相比显然还存在“质”的区别。
虽然这些年OPEC经历了一些组织与程序上的挫折,但是其掌控世界能源价格的能力始终毋庸置疑。五国合作则处于萌芽阶段,要想与OPEC叫板恐怕为时尚早。
就目前看来,五国更现实的选择是在现有的国际能源合作框架下,相互加强合作、彼此降低竞争度、提升共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中美在合作下的博弈
首先,如何实现在公平环境下的五国合作,尚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很明显,这五国在国际能源界的“话语权”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政治军事方面早已在世界各个能源产地布下自己的势力;其国内的能源储备和应对油价波动的制度也最为完善;再加上美元的强势地位与美国石油巨鳄在全球的垄断地位,世界能源价格的起伏对其总体影响并不大。
美国加入五国合作的主要目的,应是积极介入到各个国际能源合作进程,以确保美国利益不受损害。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提出的《能源外交与安全法案》充分反映了这种思维。该法案提出将中国和印度加入一个国际能源供应系统,来确保全球石油供应稳定,降低相互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事实上,美国主导的(IEA)长期以来堪称“无所作为”,尤其是面对高油价时的束手无策,早已引起其它能源消费国的不满,自立门户已是不可逆转。
而中国作为新兴的能源消费国,消费量巨大,但却没有任何定价权,甚至在石油方面还要支付“亚洲溢价”。这样的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但是离开了美国的支持,任何改革措施恐怕都难有所突破,因而中美之间更多的是在合作下的相互博弈。中方希望借助美国力量提升自身的话语权,而美方无疑是希望参与到国际能源合作的新框架中,并取得相应的主导权。
上合组织是最佳平台
五国能源合作体系平抑国际油价的主要策略,还在于扩大与其他非OPEC国家的合作。
正如前文所述:五国合作目前来看仍属于松散的合作体系,彼此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的制度结构。这也注定了在现阶段五国不具备与OPEC相抗衡的能力。
现实的策略是加强与非OPEC国家的能源合作,争取区别于OPEC的单独定价,至少要消除OPEC强加于亚洲国家、甚至带有歧视性的“亚洲溢价”。
最现实的案例是俄罗斯与中、日、韩三国的输油管线问题,如何处理三方在这方面的合作,的确是考验五国合作的重大课题,其中包括利益的分配与行动的一致。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也是亚洲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最佳平台。该组织中既包括了能源生产国,如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同时也包括能源消费国,如中国、印度等,同时这些能源生产国多游离于OPEC之外。
五国基于上合组织平台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既有利于摆脱OPEC的影响,提升在能源价格的“话语权”;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以中国等亚洲国家为首的五国能源合作体系,避免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重蹈当年IEA的覆辙。(财经时报)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