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工行、中行暴涨的幕后推手?
随着上周五齐齐被封住跌停,工行、中行这两大银行股近一个半月的疯涨也告一段落。然而此时,一个疑问开始为市场所关注:究竟谁是两大银行股翻倍走势的始作俑者?
而另据消息人士透露,两大银行的超能量异动,已引发管理层的密切关注。
■33天演绎离奇翻倍
从去年11月16日启动,工行、中行股价在33个交易日内快速完成翻倍行情。其中,中国银行从3.44元涨到5.97元,工商银行从3.67元涨到6.79元。
翻倍行情并不新鲜,但发生在航母级的股票身上,实为全球资本市场所罕见。其直接后果是,短短一个多月,股指完成了从1900余点到2847点的大跃进。
在这个指数大涨900余点的行情中,至少有近600点大涨要完全归功于两大银行股的暴涨和新股上市虚增的指数。至此,普通股民惊讶地发现,除少数机构投资者外,大多数投资者的盈利水平仅相当于指数上涨了300点。
如此疯狂到诡异的走势,立刻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
■巨额港资潜入A股
究竟谁是工行、中行暴涨的幕后推手?
在两只股票大幅上涨后,有分析师一度把买家归为基金,认为是“标准配置”逼迫基金加仓,甚至一度传出嘉实400亿新基金在4.5元以下“通吃”的风声。
一切看上去合情合理,因为“A股就应该溢价于H股的论调”,当时就是从基金那里流传出来的。
但由于流通盘实在过于巨大,买入工行、中行的资金来源不可能如此简单,甚至根本不能判断哪一价格段是被基金买入、哪一价格段是被QFII 买入、哪一价格段又是被游资买入。消息人士昨天提醒记者,基金的大批量建仓基本在去年11月底、12月初完成的,后面令人咋舌的涨停板 和连续阳线,与境外游资的关系尤为密切。
所谓“游资”的定性极为广泛,而记者掌握的线索是,日前有大批港资回流内地并直接参与了两大银行股的炒作。
■管理层“平抑物价”?
无论是H股还是A股,工行、中行两大银行股都存在隐忧,即一直未得到权威投行估值报告的支持,股价在迷雾中上涨。
就在上周末,境内外的重量级投行开始下调中行、工行的评级,但并未降低招商、民生、浦发等中小银行的评级。这直接导致工行、中行两大银行股在上海、香港的股价大挫。
在两只股票上周五的交易席位榜单上可以发现,像“深圳红岭中路”、“宁波解放南路”再度出现在净买入席位上,这些营业部以游资出没而闻名;而“中金”、“机构专用”的名字,则出现在净卖出名单中。
是主流机构相信两大银行股存在价格泡沫,还是它们在帮助管理层“平抑物价”?有一点可以肯定,游资和主流机构目前分歧严重。游资对价格的认可除了估值外,还附加了工行、中行“期指筹码”这一战略价值。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博弈双方都在紧盯管理层态度,两大行再度下挫的可能性已不大,因为考虑到今年IPO任务艰巨,管理层很难在股价已不再疯狂时突施重手。
晨报记者 高翔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