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向以直言著称的学者,谢国忠的观点往往有着严密的逻辑与数据支持。2006年底他公开批评中国房地产泡沫行将破灭,在大众心目中他一直受到尊重。但这一回,“5000万人的超级大城市”的说法并不靠谱。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最近撰文《想象5000万人超级城市》,建议中国建设20座左右的超级大城市,每座城市5000万人,以保证中国克服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就业 不充分等瓶颈,缓解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多重挑战。
作为向以直言著称的学者兼国际投资专家,谢国忠的观点往往有着严密的逻辑与数据支持。2004年时他曾预测上海楼市会崩溃,2006年底他公开批评中国房地产泡沫行将破灭,在大众心目中他一直受到尊重。但是,“5000万人的超级大城市”的说法并不靠谱。
不得不指出的是,《想象5000万人超级城市》并不是一篇逻辑清晰、论证过程严密的文章。纵观谢文,存在两个关键的漏洞:其一是在前面明明指出中国经济存在五大障碍,可到后面分析时提及的却不足三条;其二,城市规模经济效应会想当然的一定存在吗?也许一个城市人口从500万迈向1000万甚至1500万时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的,但当这个城市的人口从2000万迈向3000万、4000万甚至是5000万时,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还能存在吗?很难讲。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名词叫边际效用,这边际效用一开始会上升,但随着规模的增长,边际效用会逐渐下降甚至是负值,城市的规模效应同样适用这一原则。
近年来,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城镇化”热潮,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骤然增长到45%左右,城市化速度之快创了世界之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走超级大城市之路。第一,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地区间文化、环境等差别很大,超级大城市却会消灭这种多样性。其二,5000万的城市未必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至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东京人口也不过3500万而已。大城市未必一定会带来高就业率,城市就业率只与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关,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城市化浪潮,大量居民涌入城市,但大量居民失业甚至出现大规模贫民窟。其三,过度城市化会衍生许多“大城市病”,污染未必能够缓解、水资源问题未必能够改善。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就此专门指出,我国城市化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形象工程泛滥、历史建筑保护不足、交通拥堵及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以曼谷为例,其交通涌堵之严重甚至使得3个月内就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汽车中分娩。此外,超级大城市的存在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房产价格,与谢国忠的预期相去甚远。
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必须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把城市化甚至是超级大城市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还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以某一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周围建有大量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实现优势互补及功能配合,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上下游链条,降低生产配套成本。目前的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便是城市群的体现。据统计,这三大城市群的GDP 占全国份额只有38%,低于美国、日本。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的城市群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