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行业研究

旅游行业:受益于奥运会 强烈推荐4只龙头股

  1.行业概况

  1.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自1993年旅游业改变统计口径至今,游客总人次和旅游行业总收入的CAGR分别达到9.6%和16.4%.2003年和2004年数据的异常表现则是旅游业受03年的”非典”的影响以及”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反弹所至.截止到2005年,旅游市场全年游客总量达到13.63亿人次,行业总收入为7630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0%和12.7%。

  1.1.1国内游市场平稳增长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市场中,国内游市场保持平稳增长。93年到05年,国内游人次的CAGR分别达到9.5%和16.3%。

  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7.1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4%。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占行业总体收入的69%。

  1.1.2入境旅游市场增幅趋缓

  我国的入境游市场由外国游客和港澳台游客两部分构成,其中港澳台游客约占近80%的份额。入境游客数量增长93年以来CAGR约为9.1%,国家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则达到16.5%,在旅游收入增长率上略高于国内游市场。2005年入境游市场规模达到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港澳台市场约1亿人次,增长8.6%,国外市场0.2亿人次,增长19.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四位。当年外汇收入约293亿美元,根据最新得到的数据,2006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市场增幅下降,同比仅增长2.86%.其中港澳台市场增长率仅为1.9%,国外游客增长率也下降为7.76%.旅游外汇收入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

  我们认为,06年入境游市场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受今年上半年国内禽流感从禽向人传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港澳市场已相当成熟,增长趋缓有关。

  1.1.3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出境旅游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93年到05年,我国的出境人数CAGR达到18.6%。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预计06年全年将达到3400万人次。

  1.1.4商务游在高端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

  商务旅游市场是包含于上述三大旅游市场内的一个特定子市场,包括国内商务旅游和国际两个商务旅游。商务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复性高、计划性较强,消费能力强、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的特点,占据旅游客源的高端市场。

  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国因公出境包括公务和商务考察的人数已占出国人数的53.3%;入境游客中商务会议旅游占39.9%;中国国内商务旅游支出则高达1700亿美元,约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商务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为主的三大经济圈内。北京2003年北京共接待了一亿两千万人次游客,其中属于商务旅游游客的占41.2%,超过了休闲度假旅游,位居榜首,商务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新贵。

  1.2三大子行业现状

  1.2.1旅行社竞争激烈,延续低毛利状况

  旅行社数量与行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987年,全国有旅行社1245家,从1995年开始,旅行社行业进入数量增长阶段,旅行社的数量每年平均增加1000家。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6846家,新增加1507家,同比增长9.82%。

  据16245家旅行社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9亿元,同比增长9.70%。

  外资旅行社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旅行社总数是22家。根据《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外资独资、控股旅行社还被禁止从事出境游业务,只能从事国内游和入境游业务。

  行业集中度低。以首旅、国旅、中青旅为代表的三大社1980年的市场份额为79.6%,1993年首次突破25%,现在不到15%。与此同时,康辉旅行社、上海春秋旅行社、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旅行社迅速成长,而从全球来看,百强旅行社收入占旅行社收入的比例高达50%.

  总体的市场化率趋于下降。市场化率是指旅行社组织和接待的客源人次/旅游总人次,反映了旅游者接受旅行社服务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及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十一黄金周参团人数仅占出游人数的20%左右,选择其他方式出游的高达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群体崇尚个性化的出游方式。过去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旅游客源的市场化率呈下降趋势。

  竞争激烈,延续低毛利状况。旅行社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竞争尤为激烈,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低,行业利润率几年来逐渐趋近于0,与发达国家的6%差距较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年检结果显示,去年旅游业务净利率只有0.11%,全国1.6万家旅行社中有近1.3万家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等判定旅行社经营状况的指数评定都在“平均值”以下,全国近80%的旅行社都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

  1.2.2酒店业景气度上升,投资提速,行业格局面临结构化调整

  行业景气度上升。酒店业房间出租率达到60%时进入盈亏平衡点,由于供给过剩,90年代中后期酒店业出租率一直在60%以下。进入2000年后,房间出租率稳步上升,且有进一步提高趋势。2005年全国星级酒店房间出阻率约为63%,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出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投资提速,供给快速上升。星级酒店数量从2000年的6029家增加到2005年的约12000家,CAGR达到12.5%;客房数量增加到140万套,CAGR达到15.5%。

  在房间数量高增长的同时,房间出租率比较稳定,保持在60%左右。星级酒店营业额从2000年的603.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61亿元,CAGR达到15.9%。

  竞争格局面临结构化调整。酒店业过去几年呈现星级越高、效益越好、外资酒店经营状况好于内资酒店的特点。在此背景下,酒店行业结构调整趋势明显,“经济型连锁”、“品牌化、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等业态模式成为行业热点。

  “经济型”连锁酒店高速发展.从97年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诞生至今,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十分迅猛,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住宿业市场上共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50家,已开业饭店数超过600家,已开业房间总数达50,000间。

  目前排名前十的经济型酒店中已经出现了客房数量接近万家的锦江之星,饭店数量逾百家的如家等等。2005年,市场供应前十名的经济型品牌平均增长速度为74%,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年平均增幅超过50%,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5年,中国经济型饭店的平均出租率达到89%,位居酒店各种业态之首,平均房价为154元,平均Revpar(每间可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为138元,已基本接近同时期三星级饭店的平均Revpar水平。

  居高不下的出租率和相对较低的投资额,给经济型酒店带来了诱人的回报。

  据估计,若采用租赁房产的方式,单体酒店的投资收益率一般都在20%以上,明显高于一般的酒店。

  目前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相当于美国60-80年代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数量不断增长,产品形态呈现丰富层次,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分散经营,发展成熟的酒店并购整合单体酒店,经济型酒店开始迈向国际化。

  高星级酒店投资加速,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迅速扩张。

  2005年,北京有5星级酒店45家,08年将增加到55家左右,上海的4、5星级酒店将从目前的63家增加到2010年的100家。在北京的五星级酒店中,80%是外国品牌的饭店集团管理,上海五星级酒店75%由外国品牌的饭店集团管理。此外,国际饭店集团已经开始从我国一线大都市向二级城市扩展,布局设点,抢占市场;部分国际饭店访华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实施“全品牌战略”,涵盖超豪华到经济档各层次饭店,以求最大限度扩大自身市场份额。2004年全国5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为66.6%。2005年上海市场的平均房价增长了13%,达到1198元人民币,出租率为77.5%,Revpar为929元人民币。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北京高档酒店市场的入住率为72.97%,下降了0.55%,但日均房价增长了9.03%,达到887元,使得Revpar收入达到647元,同比增长8.21%。

  1.2.3景区独占资源优势,提价成为增加收益的主要手段

  根据国家旅游局在公布的《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景区2万家左右,且呈不断增加趋势,2006年全国仅4A级景区就将增加80多家。

  景区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现状还在持续,提高票价已成为绝大多数旅游区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门票收入在旅游景区总体收入中所占比重过高。拓宽收入渠道,完善配套设施将是未来发展重点。

  2.旅游行业的基本特征

  2. 1供需因素在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表现

  旅游业的发展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影响旅游产业的供需因素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支付能力,相关产业和社会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起非常大的制约作用,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交通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保障、政府的旅游产业政策、旅游设施提供者对行业景气度的心理预期等。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气象条件、旅游意识或观念等因素。

  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都要求对方与之相适应,以达到两者的相互平衡。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主导地位是不一样的,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不断产生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供给在数量、质量及效能上的持续增长或提高,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供给越来越多地创造出新的旅游需求,使旅游需求日益发展、演进。在一定时间内,旅游供给能力是既定的,而旅游需求则受客源国和目的国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2. 2对外部环境高度敏感

  旅游业对外部社会环境高度敏感。经济萧条、战乱、国家间关系、旅途及目的地的安全性、气候、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等突发事件都对旅游行业有重大影响。

  从1979年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率先后在82、89、03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原因分别是1982年的全球经济萧条、1989年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2003年SARS的流行。

  3.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具有生机活力的产业,一直以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步伐稳健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人次的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3%的幅度。在这个大趋势下,中国今后20年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将被更加看好。

  3. 1巨大的上升空间-蓬勃发展中的朝阳产业

  中国旅游业虽然在过去20多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反映旅游业发达程度的各项指标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旅游业刚刚开始进入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新阶段,旅游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

  出行率低。2005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出行率仅为92.7%,而欧美国家平均出游率已经达到了300%。我国旅游出行率从2000年的57%增长到目前水平,5年间的CAGR达到10.3,如果保持此速度,到2012年中国的旅游出行率将增加一倍,旅游出行将突破25亿人次。

  旅游人均花费低。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54.5美元,是人均GDP的3.21%。2003年美国和法国每个公民人均花费分别为1685美元和831美元,两者都占GDP比重的5%以上。

  旅游停留时间短、过夜率低。在我国所有国内游游客中,过夜游客所占比重较低,约为40%(城镇居民达到60%,而农村居民只有24%),人均过夜旅游次数每年只有0.27次,只相当于美国的9%,法国的10%,西班牙的28%。

  2005年中国出境游达到3100万人次,排世界第三位;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4680万,排在世界第四位。截至2005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计已达117个。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近日在上海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自2007年至2016年,中国的旅游业将取得百分之八点七的实际年增长率,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

  3. 2经济快速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全球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从我国过去十年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旅游行业收入伴随GDP的增长而快速增长,除2003年SARS影响之外,增长率一直高于GDP。可以预计,在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旅游行业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另外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度时期是旅游业发展最迅猛的阶段,在此期间人们的出游需求快速释放,国内旅游将成为主要需求,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出境旅游将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700美元,东部发达地区超过3000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而201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将达到2400美元(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未来5-10年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带来商业旅游的繁荣。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商务及会议旅游共占39.9%,国内商务旅游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会奖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合称)首要目的地”。

  3. 3重大事件成为产业发展提速的催化剂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以及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对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的预测:到2008年,北京入境旅游者将达到440万人次,外省市来京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根据上海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内参观者将达到4800万人次。旅游市场的繁荣将显著提高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等行业的景气度。例如北京市旅游局局宣布已有112家星级饭店成为北京奥组委签约饭店,而签约房价要高出平时至少60%以上,同时也准备将河北56家酒店纳入2008年奥运会的接待中。

  上述盛会的举办也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旅游设施,使之日趋完善,丰富化和多样化,以适应中国旅游业消费升级的需要。

  3. 4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已经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由国际品牌咨询公司FutureBrand发布,衡量旅游目的地国际吸引力的“2006年年度国家品牌指数排行榜(CBI)”显示,在未来五年内最可能成为国际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一位。

  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全面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过去十年来有了巨大发展。到2005年底,中国交通运输通行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二位。根据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将有公路开通。届时,公路、水路、铁路和民航的运输能力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41.5%、23.8%、30%和100%。

  3. 5有利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旅游业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直接受益者。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目前中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以及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点行业之一。

  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将会促进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家目前正积极带薪休假制度,《关于带薪休假的具体办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施,以改变长期以来带薪休假制度有名无实的现状,极大的增加人们出行的愿望,缓解黄金周集中出行的弊端。

  社会稳定、政府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业对外部环境极为敏感,目前恐怖主义、战乱在全球许多国家不断发生,而我国目前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是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4.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4.1旅游市场-消费升级为主导旅游消费自身发展的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

  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正从观光旅游升级至“休闲体验式”转变,旅游消费呈现个性化趋势,旅游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丰富,旅游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度假休闲、专项旅游将日益成为主流。

  4.2三大子行业-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是发展方向

  4.2.1旅行社: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国内旅行社业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从规模角度看,发达国家旅行社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的运通、日本的GTP,去年的营业额分别是27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而中国目前最大国旅总社,去年是营业额仅为13亿人民币,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从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看,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批零关系,不同旅行社分工明确,分为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等层次分明的状态,还有部分从事专业化经营的旅行社。实力雄厚的少量大型旅游批发商从事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等业务,零售业务主要由小社完成。而国内旅行社则小而全,分工体系混乱。

  产业整合是旅行社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确立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不同的旅行社将根据自身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水平分工,针对特定的客户群和旅游市场实现专业化经营。同时,大型旅行社与中小型旅行社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更加明确,零售和批发业务的分化将更加明显,改变旅行社业务小而全的现状。

  大型旅行社将向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依靠广泛零售店,压低旅游产品的价格;同时向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保证通过全面管理来节约客户的费用支出,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大机构委托商务旅游业务。同时旅行集团的品牌形象对其业务发展将日益重要。

  在旅游业国际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的竞争最终将成为整条旅游价值链的竞争。

  有实力的旅行社将通过纵向一体化来节约成本,加强市场控制力。纵向一体化包括通过“前向一体化”收购或兼并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零售商、中间商等形式来加强对旅游产品销售网络的控制;也包括通过“后向一体化”收购、兼并旅游饭店、车队、旅游景点来控制旅游产品要素市场,形成旅游产品的供产一体化。

  通过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连锁化、网络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将是旅行社之间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4.2.2酒店:集团化、连锁化是趋势,行业经营将进一步分化

  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国际酒店市场,无论是高档还是经济型酒店,都是由一些知名酒店品牌主导市场,并凭借其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络来获取超额利润。2002年美国排名前5位的本土酒店客房集中度达到56%,而2005年中国酒店业龙头锦江集团客房数为29000间,仅占2%的市场份额。未来酒店行业通过规模化、网络化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将是大势所趋。

  高星级酒店由知名专业化酒店管理集团委托管理与带资经营将成为主要运营模式,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下的品牌酒店将占高星级饭店市场的主导地位。

  经济型连锁酒店将主导中端酒店市场,传统中、低星级酒店将被迫转型或被收编。直营或特许加盟将成为其主要扩张模式。现有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过于集中在商务旅行细分市场上,过度竞争推动了经济型酒店的设施设备已经开始向中档酒店靠近;未来在观光、休闲和度假等细分市场上导入经济型酒店的运作模式。客源市场更加细化,酒店客源定位趋向专一化,产品也更具针对性。主题酒店(会议酒店和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等将以其鲜明的形象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酒店行业可能面临结构性过剩的局面,行业经营将进一步分化。基于奥运会、世博会客源市场上升的预期,酒店行业的大规模投资将导致房间供给过剩的可能,根据上海旅游局最新统计数字,06年上海星级酒店客房累计平均出租率为63.6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05年星级酒店累计平均出租率为65.64%,比04同比下降了3.41%。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品牌化的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竞争力将凸显,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利润率,而其他类型酒店的经营状况将有恶化趋势。

  4.2.3景区:产品服务创新、资源深层次开发是长期发展动力

  通过产品组合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增加景区资源深层次开发,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民俗有机结合,将风景区与所在城镇区域相结合,适应我国旅游业从观光游向休闲游、度假游转变的趋势,延长旅客停留时间,改变旅游地目前重复性进入价值低的现状。

  通过建立和控制旅游地产业链条,形成共赢的产业链和多重的商业价值整合,从单一收取高票价向获取流程利润转变。比如在旅游商品开发上,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40%以上,中国仅为21.8%围绕景区主业做相关多元化的外延式扩张的运营模式将成为景区类公司发展壮大的方向,如华侨城景区加房产的运营模式。

  4. 3人民币升值不会对我国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目前正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旅游市场的影响表现在:

  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境游价格比过去相对便宜,因此将促进出境游市场的繁荣,由于出境游市场利润率较高,从而对国内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较为有利。

  国内游市场可能因部分原打算在国内旅游的游客改为出境旅游而受到一定影响。

  入境游市场则因价格升高增加国外游客的旅游成本。

  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不会对我国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首先,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次,从全球角度看,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往往都会发生本币汇率坚挺的情况,而事实显示没有一个国家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影响到旅游业的竞争力。再次,根据日元80年代大幅度升值的情况看,日本的出境游市场增长很快,而国内游和入境游市场并没有遭受重大影响。最后,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便宜的,根据WTTC编制的各国旅游竞争力指数,中国旅游业的价格竞争指数非常高:2004年,中国旅游业价格竞争力指数排名第16位。价格竞争力上较强,一定程度的升值对国内旅游业影响不大。

  5.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评价

  5.1投资策略

  在旅游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并将受益于奥运会、世博会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好三类公司:

  1.具备较强成长能力和行业竞争优势的公司。如:华侨城、锦江股份、中青旅

  2.具备品牌优势和创新能力的公司。如:锦江股份、中青旅、华侨城 旅游

(责任编辑:吴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旅游 | cagr | 旅行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