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3日,第11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将以“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为主题,围绕“大型国企回归A股、中国蓝筹股如何建立、市场资金来源和2007年股市发展步骤”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为海外上市公司有序回归创造条件。
如何有效地推动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核心,从2006年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H股回归的序幕已经拉开,包括中国人寿、广深铁路、中国国航等等的上市公司都陆续展开的回归。其他的海外上市公司也在2007年提出了回归的计划,在中国概念和A股的推动下,回归的浪潮已经兴起。但是这种回归却需要大量地铺垫,海外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回归,不仅会面临大量地自主性的障碍,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冲击,例如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完全实施,还有面临大量审批和制度上的障碍。在人民币升值 预期的作用下,大规模回归A股可使市场会有风险。而H股可能会加剧地下资本在两地市场进行套利。因此我们建议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海外上市公司有序回归创造条件:
第一在战术上进行整体规划,2000年至2005年,我国优质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低迷下,进行了大量的海外上市。从2006年下半年起,由于A股低价、人民币 升值等等,许多的海外公司开始计划回归。这种蜂拥地回归,在战术上与大规模海外上市一样具有强烈地盲目性。对我国资本市场正常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情况。所以在战略上国内优质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并不是不讲控制,放任企业在短期盲目地大规模回归。而是分阶段有计划、有目标地回归。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为海外的上市公司提供很好的制度平台,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要彻底做到全流动,提高股价回归的概念;第二要建立起海外上市公司的推市制度,对那些在海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净资产保有股价的企业建立退市的措施;第三分布实施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考虑到企业的状况以及海外资本市场与A股市场资金流动的关系,必须要刻意采取先H股回归,然后指导海外上市公司回归。先大盘优质企业回归,后私有企业回归,同时根据A股市场行情,选择回归的规模和数量还有时机,以防止过度冲击本国经济的情况出现。其中应该密切重视的是,应当防止回归中新的市场操作体,以及利用人民币升值变相利用投资性回归。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回归模式,如借靠回归模式,换股回归模式,依靠证券回归模式等等。
第三先大盘优质企业回归,后私有企业回归,同时根据A股市场行情,选择回归的规模和数量还有时机,以防止过度冲击本国经济的情况出现。其中应该密切重视的是,应当防止回归中新的市场操作体,以及利用人民币升值变相利用投资性回归。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回归模式,如借靠回归模式,换股回归模式,依靠证券回归模式等等。
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是一个漫长的政府引导加市场选择的过程,必定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只要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就是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资本市场也一定会成为全球最有魅力,最有影响力的市场之一。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