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3日,第11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为主题,围绕“大型国企回归A股、中国蓝筹股如何建立、市场资金来源和2007年股市发展步骤”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逢明教授作了题为“资本市场的理性定价机制”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应该主动地支持香港市场发展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境内市场香港的市场打通境内外市场,用这种方式促使我们的金融市场健康、健全的理性定价机制。
宋逢明: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我始终认为存在一个非常基本的认识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把资本市场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定位为融资,但是企业融资可以通过很多的渠道,可以通过银行的贷款等等,为什么一定要到公开市场 上发行他的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呢?就像刚才前一段的讨论,工商银行的杨行长说得非常准确,他们的上市不是出于对资金的需要,实际上资本市场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要利用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要在市场的监督下下面和价值下面实现企业的价值。那么资本市场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不能科学地、正确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就是说股票的表现和上市公司的实际 经营业绩是脱节的。这个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也就是说明中国的股票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它的定价体系并没有有效地配制资本制度。这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股票市场现在还存在着很基本的缺陷,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而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认为我觉得对于我们的研究人员来讲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跟晓求教授有讨论,我们有兴趣共同研究。那么如何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理性定价机制呢?从根本的方向就是大力地和培育机构投资者。那么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我们的金融工程实验室发展一个叫做“市场的微模与研究技术”,我们在计算机里面模拟市场投资政策,我们的研究发现真正要解决中国金融市场所存在的一些情况,包括市场的稳定性的问题,实际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一个基本方向。机构投资者的比重高,定价才理性。像纽约的交易所基金的数目要比它的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要多。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来增强市场的理性,来建立市场的理性定价机制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我们改变现有的金融资源优势,能够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来尽快地发展我们的理性定价机制。实际上我认为应该主动地遵循WTO自由贸易精神,来实施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这里面我觉得又有一个我认为是认识上的偏误。因为实际上香港行政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行政区域,香港市场相对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实际上应该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基础,那么今天已经讨论了A+H的问题,A+H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面,我认为应该避免在研究经济问题和企业行为的时候,要避免犯政治化,也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且香港市场本身就是我们本民族的市场,尽管它是国际化的市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香港风险的配制的功能,从香港市场引入理性的定价机制。
那么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国家金融的安全问题。这实际上取决于金融市场配制的问题,现在由于国内市场配制风险的能力应该说还是不足的,尤其是市场缺乏深度,衍生市场没有很好地发展,做空机制没有真正建。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用香港市场作为安全屏障,我的观点应该主动地支持香港市场发展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境内市场香港的市场打通境内外市场,用这种方式促使我们的金融市场健康、健全的理性定价机制。所以归结起来就两条,一条我们还是应该大力地发展和培育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当然要解决好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国际化的战略。我的意见是抛砖引玉,也不一定正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