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东,资深学者,上世纪80年代曾在国家体改委所属研究机构工作
1.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独立供给政策将促进国际低油价时代的到来
倘若中国改变重商主义的政策,全面实施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之行动以实现中国石油独立供给的战略,或同时以天然气作为第一能源改组现有能源结构,都将极大地改变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供求关系和需求结构
构造当代美国金融霸权并冲击到全球能源领域顶端的三大标志分别是:以罗浮-广场协定为基础的干预美元本位制;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石油能源定价体制和同样以美元定价的国际石油期货体系。
以美国财长保尔森为代表的财官已开始努力恢复美元强势,加大美元输出和刺激美国经济成长,从美国经济本身创造更多的美国利益,强势美元必将创造一个低油价周期和低油价时代;美国的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又在布什余任的两年内冀望取得更多的战略打击的重大胜利,由此美元贬值是最有利的,它将使美国通过汇率调整获取庞大的美元融资,并通过外部的国际货币价值交换实现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元贬值将促使油价反复震荡,不能太高,太高了将促使敌国或潜在对手更大受益、更快成长;也不能过低,过低了难以镇抚欧佩克各国和利益关联方。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美国的能源政策已经开始了痛苦的选择,2007年元旦以来国际油价连创19个月以来新低,跌破了每桶52美元,基金以雪崩式的方式转为空仓,截止到2007年1月12日新增了2万多手的净空头寸,空军逼市,个别投资者已经开始做防御性场外交易,预防损失扩大,但是此番调整出现几个问题基金和问题组合已成必然。
油价下跌也带来诸多机会,倘然保尔森振兴美元的政策能够延伸并接续到下一届美国政府,将造就一个产业经济繁荣的美国股市和金融机构高速扩张的时代。据此石油美元、投资机构将加速从期市、大宗商品市场向股市转移,国际能源市场将出现三种转型可能,其一:较为公正、均衡地实现国际能源价格体系和国际资本的调整,仿若克林顿、戈尔制造IT、房地产、低利率的美国经济,再一次启动美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其二:以部分国家、部分机构、部分产业的改革、亏损、破产为代价完成经济调整;其三:转型过程中出现较大规模的雪崩式的意外危机,需要各国合力解决以渡危机并重新分配有关的全球利益。
低油价对中国总体而言是有利的,但是中国不可能被动的成为受惠方。事实上没有中国力量的介入难以全面推动低油价时代的到来。大国的影响不在于改造市场而在于创造更高形态的历史机会。对于国际高油价和美元贬值的现况,中国完全可以继续实行煤为基础、年产并消耗20多亿吨煤的粗放规模以适应过高的油价并实现经济增长,显然它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另一种就是我坚决主张的,力争3-5年之内实现以气体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结构的跨越式转型,以此带动全球能源体系的革命性调整并保持领先地位,从根本上改变石油的货币属性,创造低油价时代,中国的天然气已探明的储量和开采能力都已支持并满足这种改革的先天条件。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1.5亿吨左右,也即每日进口原油280多万桶。近日欧佩克组织(OPEC)预测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量每日为8558万桶,国际能源组织(IAEA)则预测每日原油需求量为8594万桶。事实上近几年全球原油产量大约维持在40亿吨左右,用于石油出口贸易的大约为四成,中国的进口量已近国际油贸的10%。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倘若中国改变重商主义的政策,全面实施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之行动以实现中国石油独立供给的战略,或同时以天然气作为第一能源改组现有能源结构,都将极大地改变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供求关系和需求结构,中国也将成为创造国际低油价的关键力量。也即中国能源战略的调整将造就国际石油供需拐点的出现,从而影响从上海、江浙到全国的经济体系运行。
2.美元本位币的调整将影响国际虚拟经济体系的运行
目前美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将有可能从后路上影响以美元定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全球期货体系的操作。中国旺盛的能源需求吸引国际资金直接投资就是对国际虚拟经济良好的转移操作
1973年2月13日尼克松政府决定美元贬值10%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黄金、汇率、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 的改革意见,美国最终得以自己的主权信用替代黄金成为美元本位币的基础,也就是世界使用美元,美国生产美元,信用造就美元,美元价值依赖资本顺差,美国成为经营美元纸币的全球发钞银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智慧换取不断改变要价的随时可增发的纸币,这种纸币不是稳固化的实体财富,仅仅代表美国的信用。通过自己发钞权造就的纸币美国可以换取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财富,并为美国的国内外重大计划融资,由此美元构成美国利益、美国霸权的核心体现。美国依靠美元国际结算的便利和透支未来的庞大国债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 融资和积累,以致美国决定性地依赖海外贸易美元、能源美元和外汇储备美元的回流支撑。尼克松时期美国与沙特签定了以美元定价石油贸易的体制,此后美国又促成了欧佩克国家货币紧盯美元的货币政策,由此造就了石油美元。几十年来促使近二万亿的石油美元回流到美国的银行体系,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美国的信用扩张。
伴随着强权美元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近十万亿美元的国债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信用卡和银行清算系统维持和管理着美元流通和强化了以美国政府为主的美元本位制;美国的基金包括对冲基金、共同基金、退休基金,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借助资本市场成为一种次国家力量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主体,它们与美国政府、美联储和以自律组织的名义创造了登峰造极的数百个金融衍生产品,自2000年以来构造了一个比银行体系更大的股票市场和期货体系,促进了美元流通,为国际美元提供了长期的战略回报。商业金融力量创造的巨大的以美元为本位币的虚拟经济体系更是保持美元经济强大的基本保障,它将美国投送到比武装力量侵略更加高级的全球金融霸权的顶端,它是商业机构创造国家金融霸权的范例。国际投资基金 创造性将以美国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部分锁定在大宗商品之上,从内涵上增加了此类投资美元的财富属性,是促进美元体系转型的重要推浪,它是以商业力量制造美元的商品属性或金融体系局部贵金属本位化的商业尝试,它使用的高风险的杠杆方式改变投资品的投资价值是实体资产虚拟经济的必然表现。近年来国际基金也许绑架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但是还没有绑架全球的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因此这种绑架更多的类似敲诈。在未能建立全球强大的对冲基金管治的金融制度下,以科技产业革命、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投资引力吸引国际基金创造资本利润是解决世界性的资本出路的平衡之道;通过改造石油的金融和商品一体化地位进而改变其财富属性,应是对国际基金高价炒作石油期货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因此,如消费国联合或个别的集中推行能源转换和节能措施将影响基金在未来二至三年的石油投资组合,国际基金与消费国开赌油价玩高将仿如拿云回天、挟泰山以超北海。
根据广场协定确立的干预美元本位制,其调节美国货币体系的重要手段就是美元贬值或推行强势美元。2006年美国经济帐户赤字已高达8000多亿美元,美国财政部2006年12月15日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财政预算赤字也达到4495亿美元的新高,充分利用美元的定价权、石油的定价权和大宗商品的期货定价权三大信用主权转移美国的财政贸易赤字成为必然,这是美元发钞的特有专利。当前全球油价向上向下波幅浮动的重要原因就是包含了国际石油计价货币———美元贬值的结果,实际的原油成本从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不等,与2000年相比每桶50—60美元的价格就包含了1/4多的美元贬值因素。目前美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将进入市场波幅扩大的周期,有可能从后路上动摇影响以美元定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全球期货体系的操作,为此必将导致国际虚拟经济体系在主动转型与危机控制两难艰苦中选择。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行将起到强大的反制作用和调节作用,中国旺盛的能源需求吸引国际资金直接投资就是对国际虚拟经济良好的转移操作。
3.新的全球能源本位币创富模式的复杂躁动
适时宣布中国能源独立的战略将改变目前国际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总量,有可能成为又一次全球能源体系快速调整的新触媒
2006年国际油气现货市场交易总额已超过一万亿美元,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美元结算国,美国获得了巨大的交易利益,保证了美国的资本项目的顺差。但是2006年3月伊朗成立了石油交易所并以欧元作为定价与交易的货币单位,它也为欧洲买家节省了汇差,历史性地壮大了石油欧元,委内瑞拉、苏丹、俄罗斯、挪威也都设想以石油欧元建立能源的定价和支付工具,从而会影响美元的资本项目的顺差。伊朗如果控制好目前的危机态势,协调好与世界重要国家的利益交换,拖过2007年将大为减低美国出兵伊朗的机会,为国际油价调整提供机会。
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源正在实现从石油为主到天然气为主体系的转型,作为世界上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的俄罗斯,2007年俄罗斯拟计划开采6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伴生气,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近1/4。俄罗斯客观上已具备了建立油气欧元或油气卢布的经济实力,因此世界上过万亿美元的油气贸易和过十万亿美元的油气期货的定价方式和支付工具正面临着改革的前夜,它也攸关俄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再一次崛起的大国力量。卢布、欧元单独或联合与能源挂钩是最有能力改变美元能源本位币定价体制的组合。因此打击全球的油气价格将保住美国的能源定价霸权,石油价格下跌已使俄国的股市、油市暴露了结构性弱点,构成了对冲基金打击的可能。因此适时宣布中国能源独立的战略将改变目前国际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总量,有可能成为又一次全球能源体系快速调整的新触媒。
4.人民币贬值和中国能源独立的战略将扭转高油价的国际能源定价机制和大宗商品走势
倘然过高地偏离实体经济,将促使中国实施能源独立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两大政策,由此也将造成美国更为紧缩的解决信用经济的压力
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7万亿美元,外汇已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2006年的中国的GDP将超过20万亿人民币。但是中国的GDP和国际贸易的高速成长是在以煤为基础,能耗高昂、环境巨大的传统能源基础上实现的。大部分中国经济结构仍然处于国际分工等级体系中较低的初级水平,虽然还不能用国际分工的殖民主义一词形容,但是这种结构显然具有国际经济的不平等性。
内需市场和资本的共同积累是造就大型经济体结构转型的本源性社会动力,内需积累的程度又决定转型释放的两种形态,即常规渐进式改革的结局和革命性的爆发推进,目前中国内部高度积累的程度了决定了中国的能源体系改革的形态即应以革命性的大规模集中调整的方式展开。它也构成了中国改造等级性国际分工结构民主化的重要杠杆,操作以美元为本位币的贸易美元、能源美元、储备美元的与人民币资本交换空间的结构性重组,迫使中美贸易顺差转为中国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改革的罚款,区域经济的实体积累改造是转移国际货币资本信用的较佳方式,要比单纯的干预汇率更加深刻。也即在干预美元本位制下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弱势是不存在的,它是以中国高能耗的能源结构为代价的,将这个能耗成本改革添加进人民币与美元的价值交换,美元非但不是弱势,还有升值的储备。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成本改革越来越会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本位币之间的信用价值交换扩散到各大国,同样任凭房地产泡沫成长而不以能源体系改革作为重点投资替代将难以扭转中国的资本流动性过剩,中国房地产的泡沫也早晚会影响国际经济的运行。考虑到物价因素,中国若实现革命性的大规模能源体系改造约需6万亿-9万亿人民币,约为中国2006年进出口总额的一半水平,它将改变中国出口至全球各地包括美国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体系,减少中美间的贸易赤字。在人民币实行贬值的情况下,也将促使隐蔽在经常项目下的投机美元调整在中国股市、楼市的全面布局和外流方向,中国将构造以产业经济为核心的直接投资体系,从而体现中美贸易比较真实的平衡价值。为了应对国际能源体系的转型,在保证支付性、流通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中国的外汇盈余和部分外汇储备的20-30%应加速增持大宗商品和油气产业投资,约束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状态,改变美元贬值可能造成的过万亿的人民币的汇率损失,从而将中国能源体系改革的部分代价和部分成本转移到国际货币体系之内,实现中国能源的现代化并改变全球的大气环境和社会责任体系。
中国已经成为电力强国,1978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5800万千瓦,2004年达到了4.4亿千瓦,2005年突破了5亿千瓦,2006年10月底即超过了5.8亿千瓦。也即2006年一年新增的装机容量即超过了1978年的全国水平,相当于目前英国本土的发电量,中国已经拥有了高速快捷改造发电体系的世界级水平和全球领先的能力,近十年来世界上实施超大规模电力体系改造和建设的国家唯有中国。在确立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国策后中国完全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工业能力实现气体能源的高效整体的应用,并构成世界上最大的气体能源市场。
中国的能源独立战略将是实施广场协定建立干预美元本位制以来重大的国际经济事件,它将造成压力促使国际虚拟经济应在接近传统的实体经济边缘活动,并从利用油气贵金属价格冲击影响实体经济转型为在品种上制造机会、在区域上扩大交易,以此促进这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倘然过高的偏离实体经济,将促使中国实施能源独立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两大政策,由此也将造成美国更为紧缩的解决信用经济的压力;从而推动石油美元,国际基金的做空选择,成为美国继房市调整后的新的调整目标,局部、区域或整体引爆第四次全球能源和第一次大宗商品的期货危机,也许过度的美元流动性过剩需要过度的革命方式才能建立新的商业秩序。它也是对付俄罗斯等产油国能源价格上涨的有效反应,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拉美、中东、中国香港、美国都可能成为作空目标,房地产、电子、石油、运输业都可能被选择。面对新能源使用的到来,以商业机构操刀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改革具有产品利益民主化和全球分工合理化的内在需求。
5.以气体能源为中心跨越式发展构造中国新的能源结构,应是中国带动全球能源体系十围转型和能源定价体制调整的重大创造
这也是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最理想道路和最小的改革代价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作为2006-2010年中国经济行动总纲确立了中国的核心能源政策,即“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在这种以陆地资源为主导的能源战略观中:能源的主要商品政策选择了煤重油轻,以煤为主体的能源体系,比煤炭更为清洁、燃烧值更高的石油天然气成为次位能源。事实上伴随着中国重化工阶段、房地产的强力消耗中国经济体系可供选择的能源体系模式有:以煤为主;油煤并重;以油气为主、以气为主接替未来能源的多种体系模式。目前选择煤重油轻的政策确实解决了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体系的能源需求和自给率,也已导致了过高污染,过高耗能的特殊代价和环境灾难。
为此有关新的石油能源战略建议是:通过对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彻底改造逐步实现以油气煤为主、多元发展、择优选择、接替未来的能源政策。强陆取海,经略海上,改变中国以近海为主的海洋石油开采布局,近海、深海和超深海统筹并举,实行中国石油的基本独立供给政策。国际能源界公认的是:人类将在2020-2030年进入以天然气为主的时代。气体能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天然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正进入成熟使用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的煤层气已进入规模化工业使用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正在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重点能源。气体能源的全面使用将造就新的大国崛起,也将影响各国的生存方式,选择好的能源方式也就是选择好的民族生存空间,开发新的能源技术也就是促进一个民族提高新的生存能力。中国正面临选择未来20-30年内的不同模式的历史转折点,其一:将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为煤的液化、气化使用,成为世界上煤转化的最大利用国;其二,转型为煤油气并重的能源结构;其三:建立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气、油、煤并重的能源体系,实现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最理想道路和最小的改革代价,其实质就是使世界上传统落后的最大能源体系一步转型为全球最先进的气体能源结构。
中国不能说是一个少气的国家,中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6万亿立方米,预计可采储量7-10亿立方米,目前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区和中国海域,由于勘探投入少海洋天然气的勘探还有特大潜力。但是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各种统计口径还未认识到新兴的煤层气产业的有效潜力,未将其纳入中国的天然气资源总量,中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36万亿立方米,其中可采储量10万亿立方米。从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判断:中国已经具备了依托海陆气体能源的独立供给实现以气体能源为中国第一能源的资源基础和转型条件。
--------------------------------------------------------------------------------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