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志勇 厉正宏 徐寿松 发自上海
2006年的上海,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有升有降,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全年迈出了GDP超万亿元、投资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的坚实步伐。
2007年的上海,将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软速度、硬约束”的导向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途径,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动力。
发展性指标“柔化”
约束性指标“硬化”
2007年,上海经济增长的预期指导性目标定为9%以上,这是15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与这个调低了的“软指标”形成反差的是,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节约用地等刚性约束指标变得强硬,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民生改善、自主创新等一系列目标,也成为“硬任务”,一项都不放松。
“软硬之变”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上海在淡化GDP,强化约束性;速度服从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发展服务于社会与民生。
当人们为2006年上海以一位数的投资增速带动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而欣喜之时,上海人也在自省:多年来经济总量的扩张,总体上还是以资金和资源大规模投入来拉动,40%的投资拉动贡献率依然偏高,2007年还需进一步减缓,加速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当2006年上海实现了综合能耗下降4%的指标时,上海也在自我加压:2007年必须“千方百计”实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再降约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再减约2%,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2006年第三产业占据上海经济半壁江山、三产增幅的上升速度高出二产整整一倍时,上海还在谋求2007年继续优化经济结构,服务业还需进一步增大规模、增强辐射力,打造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上海在“软化”GDP指标的同时,“硬化”了降耗、减污等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至0.8吨标煤,继续下降4%,比目前全国平均能耗低约1/3;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绝对量下降;“批项目、核土地”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道“硬杠杠”。这三项硬指标被纳入区县负责人的考核体系。一些区长说,签下了责任状随时可能被问责,压力随之而来。
民生改善
是和谐发展的硬道理
“社保部门是研究公共政策的,职责就是要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做好。”上海社保局局长蒋卓庆是这样给社保工作定位的。眼下,上海市社保局正在积极建议:2007年将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
就业乃民生之本。为实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上海将职业培训放到突出位置。“青年见习工程”被列入到2007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为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上海将启动“和谐劳动关系3年行动计划”,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定,一旦员工因企业原因被拖欠工薪,政府应采取应急措施,先行垫付。
上海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在2006年财政拿出近30亿元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之后,2007年继续以公共财政充实个人账户,让老百姓的“养命钱”有着落;农民养老保险则建立养老金稳定增长机制。受惠的还不限于上海户籍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基金,2007年将提高用于工伤、住院医疗等方面的比重,保险管理费不再从征收的基金中列支,改从上海公共财政中支出。
2007年,上海对低收入人群的“托底”将有所抬高。纳入基本社保的10万高龄老人的生活保障金将提高,老劳模的退休金将提高,协管人员的工资也将有所提高。此外,最困难群众享受廉租屋政策的标准也将降低,享受人群可望从2006年的2.3万户逐年扩大到2010年的10万户。
转变职能、激发创新活力
是政府的硬任务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蓝图绘就。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只能来自改革与创新。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将全力推进,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将获得实质性激励。
上海决策层认为,上海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活力也不够足,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四者的关系,政府直接或间接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需进一步强化。
上海市委提出: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加大政府自身改革的攻坚力度,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上海市发改委介绍,2007年,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取消潜在的门槛,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向中小企业开放,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大支持创新的政策执行力度和资金投入,今后每年政府拿出20亿元建立基金,推进产业化项目。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政府奉行“三不政策”:不急于求成、不随意给企业和科研单位定指标、不干预企业和科研单位具体的创新活动。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