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的苹果可能很酸。
当下,受到市场追捧的基金大比例分红 ,受到了中金公司的高调炮轰。
中金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朱勇说:“在美国从来没有听说过用分红促进营销。
中金公司认为,大比例分红会迫使投资经理卖出手中流动性最好的股票,在持续营销大量资金进入后再买回来,增加了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
基金业内专家表示,其实基金往往借此机会调仓,对股价造成一定打压,这是券商反对基金大比例分红的原因之一。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说:“分红和持续营销是两回事,桥归桥、路归路,分红是<基金法>许可的,不能因为持续营销出了问题,就归罪于分红。”
高分红影响业绩?
中金公司说,按照法规规定,分红必须来自于卖出证券所获得的已实现收益,因此分红过程需要投资经理将持有股票卖出,获得已实现收益后再分配给投资者,卖出也就意味着放弃将来股票继续上涨带来的收益。
凌洁说,为了大比例分红,投资经理卖出的往往是流动性最好、资质最佳的股票。此后基金通过促销活动募集现金,再把这些股票买回来。在股票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但存在较大的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损失,这些损失都由投资者承担。
凌洁认为,基金大比例卖出股票,会打乱产品结构,并且降低产品质量,损害了老持有人利益,而新持有人得到的是投资结构散乱、与原投资结构不相符的产品,因此对所有投资者来说,利益都受到了损害。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老总也说,如果投资者需要钱,完全可以采用赎回的方法。
事实上,适度分红有利于给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持续的回报。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都鼓励基金分红,鼓励投资者以分红而不是赎回的形式取得投资收益。并且企业投资者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若是赎回,交易所则会征收33%的所得税。<基金法>明确规定了获得现金回报是基金投资人的权利,也是基金公司的义务。
胡立峰说,“开放式基金如同公共汽车,基金经理就似司机,到站务必停车,投资者需要红利就如乘客下车一样,不能借口停车麻烦而到站不停。”
上海这家反对持续分红的基金公司老总说,以分红作为持续营销手段,往往有大量资金涌入,受制于契约,基金必须在10天内快速建仓,高位买入股票,对产品损害很大。
基金业人士说,许多基金会借此机会把一些股价已到位的股票卖掉,调整持仓结构,对股价形成一定程度打压,对持有这些股票的机构以很大压力。其实大比例分红只是把投资者的钱从左口袋搬到右口袋,满足的是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
反对者认为,基金的目的只是要扩大规模,提取更多管理费,投资者只要买基金,实际上就是认同了基金契约以及这只基金看好的成长空间,所以“不要对基金抱有太大幻想”。
胡立峰说,“持续营销和分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现在的问题是,中途到站,涌入了过多乘客,造成过度拥挤。基金公司完全可以控制持续营销的规模,或者干脆分红后不搞大规模持续营销。”
投资收益取决于管理水平
很多投资者都会希望买价格便宜的产品。
中金公司说,投资者购买集合计划所获收益,取决于管理人的投资业绩水平,与投资者参与集合计划时的单位净值无关。举例来说,投资者分别以10万元购买2个计划,假设管理人的业绩水平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均上涨了20%。
表面上看,投资者拥有的集合计划A份额比集合计划B多很多,但同样收益水平下,投资者获取的回报完全相同,均为2万元。
如果集合计划A、B的管理人管理水平不一致,则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与各自集合计划的涨幅直接相关,与参与时点的单位净值数字无关。
中金公司对近期大比例分红的20多家基金的业绩统计结果显示,这部分过往业绩优良的基金,在其大比例分红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它们的业绩表现比同期基金整体水平低18.64%,也大幅低于同期指数涨幅。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