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我讲的内容有三个:第一个当前“三农”形势有什么变化;第二当前农村发展有什么问题;第三条是新农村发展应该怎么办。大家都知道,最近中国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的一些惠农、支农的政策下,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出现了三个大转机。
| |
第二个转机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在党的惠农政策下,农民的收入连续增加。
第三个转机就是农村市场开始回暖。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对市场的贡献在上升,而中国的城市人对市场的贡献却在下降。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把较多的钱投向了市场,城市把更多的钱投向了储蓄、股票。所以有人说中国将较多的公共资源投向了农民,投向了农村,影响了城市化、工业化。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脱离实际的。实际来看,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向“三农”,有利于农民消费,农民买的商品是工业品,工业品现在又大量的积压,所以把钱给农民是正确的方向。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个问题是2006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尽管说中央为农民补贴了生产资料125亿,但涨价的部分远远大于125亿。有人说到了8月份以后,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民是有利的。先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比如说8月以后化肥价格下跌对农民有利。但是8月份前农民已经把化肥用过了,那么这个价格下跌应该是对来年造成的影响。还有人说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但是实际上到了10月末,除了玉米以外,其他的粮食农民都卖完了,从中挣钱的就是中间商。所以说10月下旬以来,部分农产品涨价,对于农民收入造不成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有利于中间商。
从今年看农民收入增加是6%到6.5%,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城里人的收入增长更快,去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1%。所以从此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如果把价格因素考虑进去,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去年的2.23倍扩大到2.64倍。
第二个问题就是粮食的收购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矛盾。在粮食里面存在一个蛛网模型效应,就是当市场粮食供给增加的时候,价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要快于供给增加量。当粮食供给减少的时候,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快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最低收购价是对的,这样做可以保护农民。但是我们保护农民的过程中怎么样和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相协调,这才是面临的考验。我们要降低市场中的波动,降低市场中的蛛网模型效应,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部分地区农民负担出现的新情况。总体来说取消三提五统,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有利,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在我们国家个别地方,农民负担出现四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农业的负担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第二个是农民的负担正在向涉农企业转移;第三个是个别地方虽然对农民实现两免一补,但是变着花样地向农民收取自愿性服务收费;第四有些地方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向农民收取一些建房设施配套费、规划费、宅基地使用费等等。所以总体上看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但是个别地方的农民负担并没有减轻。
第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预期过高,这与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制订差距过大。现在有一些谣传对农民造成了一些刺激,比如说有一个农民问我,现在党中央要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有人和我们说,国家要给每户农民提供一套宽敞整洁的房子,提供一套实用的家具、家电,提供一套实用技术等等。我一听这不是共产主义了吗?后来他问我还要不要盖房子?我说你不要听他们胡说。我的意思就是说农民的期望值跟现在我们的政策制订差距还很大。我问一个农民新农村建设你最想干什么?他说我最想每天吃一顿肉。这个就是说明想法和政策的差距还有很大。根据我的调查,在新农村建设中个别地方出现了“五多五少”的现象,需要我们注意。比如说现在大部分农村规划多,建设少,看得多,干得少。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多,但是真正支持农民收入、产业建设方面的收入少。第三是老渠道投钱多,新渠道投钱少。新农村我们提出新,要有新设施,要有新型农民,要有新渠道,但是我们的投资渠道少。新农村建设没有新投资,都是在原有渠道上增加投资。第四是上边的真金白银多,下面的投资少。我们看到一些落后地区,中央、省投资多但是下面却没钱。最后一点就是政府的动作多,农民参与动作少。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但是从目前看,农民作为主体参与不够。
第五个大问题就是当前虽然“三农”形势向好,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很尖锐。城乡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工农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方面仍然是一种扩大趋势。所以说在此情况下,新农村建设还要继续推进,继续深入,应该再继续加快脚步。那么加快新农村建设不但能解决农民的自身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中产生的两大矛盾。第一大矛盾就是一边加快生产、加快现代化,结果使中国的工业品大量过剩,但是农民买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他们的收入,有利于消化商品大山、工业品大山。第二个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个最大的矛盾是流动性过剩。中国的银行存在两座大山,一个是金山——外汇储备达到1万多亿美元,人民币储蓄突破了34万亿,银行业存差达到了11万亿,这种金山、银山的存在是以农民贷款难为代价的,这种过剩是把农村的金融边缘化。所以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多拿出一些钱向农村投入,有利于消除流动性过剩。所以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最后一个问题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的需求。当前我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目前财政的大好形势。我们2005年全国财政增收五千亿,06年财政增收又超过七千亿,应该利用这种形势增加公共设施投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应该围绕五大内容开展。
第一帮助农村培育支撑产业,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农民的收入是核心,搞新农村建设,如果农民没有收入肯定搞不好。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他们的生存成本。第三增加农村的公共服务,解决农村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问题。第四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健全农村自治机制。第五是培训农民、教育农民。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解决农民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26个省的2720位农民调查显示:80%以上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很重要,90%的农民认为对于新农村建设他们可以出钱,45%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带来环境变化,41%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带来出行方便,41%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变他们的收入。这2700多个受调查农民一致认为首先的切入点应该是选择发展生产,41%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提高素质,只有29%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改善居住环境。
那么现在有“三缺”要解决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这三大问题。有两个不足,第一个叫科技下乡不足,第二个是合作经济发展不足。在开展村容整洁这方面,有“五缺”。第一缺洁净燃料、第二缺道路、第三缺清洁水源、第四缺清洁厕所、第五缺垃圾处理。山西的农民对新农村有六盼,第一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增加收入,第二保证资金支持,第三是有科学规划,第四是建好村级领导班子,第五是培育新兴产业,第六是培训技能。农民对乡政府有什么要求?湖北做过调查。农民认为乡政府应该办六件事,第一是发展经济,第二修乡村道路和农田设施,第三是提供基础和信息,第四是治安,第五是教育,第六是民主权力。我们对四川的农民调查结果是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保证资金,切入点是修路,关键点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产业,扶持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看全国搞新农村建设经验很多、做法很多。现在有三种模式需要关注。第一种模式是许多村都是通过优先发展工业,产生利润和积累,然后拿去搞新农村建设。第二个是农业产业化模式。比如说优先发展农业,搞产供销一体化。第三个是引进企业家入村改造模式。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北京有一个玫瑰园,这个玫瑰园的老板是山东人,他在北京搞住宅建设赚了钱。他赚钱以后不忘老家,拿了4200万为他的家乡每户农民建了一户宽敞整洁的房子。当地农民很多人不知道山东省委书记是谁,但是知道这个老板是谁。但是农民住上一些新房子以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民没有钱购买洁净能源,只好烧柴。后来这个老板一看光建房是不行的,还要发展产业。后来他就在当地搞了一个肉牛厂,让当地的农民入厂挣工资。
所以我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五项举措,第一是以农业改革为主线,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第二是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三以粮食安全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第四以增加公共产品为平台,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第五是以改革城市户籍社保制度为契机,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