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收入差距不是主因 公共产品供给滞后挑战和谐社会
搜狐财经 报道 近年来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人们十分敏感且容易引起愤怒的一个话题,对此,去年国家特别出台了政策调节收入分配问题。
| |
收入差距不是主要原因,公共产品供给滞后挑战和谐社会
魏杰(魏杰新闻,魏杰说吧)认为,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比更多的关注收入分配更有利于稳定人心和保证社会和谐发展。中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 ,但讲和谐不等于讲平均主义。目前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是公共产品供给出现问题而产生的分配不公。
必须承认农民工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国家给农民工提供的仅仅是在城市就业 的机会,并没有给农民工提供在城市生活的机会,他们没有任何保障,公共产品的供给部分完全没有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
针对高收入者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年度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无论平时是否已经缴足了税款,都必须向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对于这一规定,魏杰认为这12万背后实际隐藏的就是不公平,12万的指标制定本身就有问题。
目前中国不是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是平均主义思想太重的问题,比如北京的义务教育规定好的老师必须流动,这种做法并没有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反而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名校不“名”的现象出现,对教师和学生都未必是好事。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解决教育问题,更多的应该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考虑,而不是搞平均主义。
警惕公共基础领域大规模的“民退国进”现象
魏杰同时指出,目前有一种不良的倾向,最近几年,在教育、卫生直至能源、基础建设等领域,正在上演的“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民退国进”。国家强调国有资产集中在七大部门的规定,对民营企业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这七大部门多半是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有天然的优势,最后将把民营企业统统压到下游,处于弱势的民营企业被逼逐步退出这些领域,目前地方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搞国有集团的趋向,打破垄断再次变成一句空话,这可能有悖于改革的进程。
近日也有媒体分析文章指出,民营医院和民营学校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而不是像那些“医改教改失败”论者所描述的那种可怕的大规模私有化。必须警惕正在上演的“民退国进”。
魏杰表示,探讨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比一味的“讨论贫富差距”问题以及追溯民营企业家原罪问题都更有价值也更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