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认为,未来股指期货结算体系中有创新类券商背景期货公司占先机
    虽然目前对于中金所结算会员资格还没有明确规定,但自从分层会员资格门槛的公布,未来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的结算业务竞争,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争论的焦点。
    上海中期于毅然认为,未来具有全面结算会员资格的创新券商系期货公司更具优势。他表示,银行在人员、风险控制经验和服务水平方面还处于劣势,同时银行目前参与股指期货面临证监会、银监会等多方面监管层的协调困难,除此之外,银行为避免风险,可能会选择拿出资金注册一个独立法人的结算公司,这样在银行业务立法方面也面临进一步调整的需要。
    东方证券金融工程师高子剑也认为,国内小期货公司不愿意让券商系期货公司结算,银行作为特别结算会员有生存空间。未来国内结算体系格局如何,关键是看银行的态度,除非银行有意向参与,否则还将是以券商为主。同时,大机构不愿意在券商系期货公司暴露仓位,尤其有些券商系统下面本身就有基金公司。所以国内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基金不会去券商系期货公司开户做结算。但是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不是这样,基金做股指期货需要专业服务,银行在这方面能力显然没有券商好。海外机构一般都愿意找大的期货结算商作结算业务,如MAN专业期货商、FIMAT法国兴业银行子公司,这些都不是银行系的。另外,各大投行也是结算商。一般而言,结算商的范围就是期货商或券商,银行的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不如券商,毕竟银行的专业领域不是期货交易。
    但高子剑也表示,如果银行有意向参与当然也具有优势。首先,银行资本金大,试想如果将来QFII参加期货,交给某一个券商系期货公司结算,这个期货公司的资本额可能只有那家QFII资金的1%,“我想,不会有人买保险,找一个比自己还没钱的公司吧?这样,银行就给人充足的信心。”他说。其次,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业务领域重叠,小期货公司如果找别的期货公司结算,肯定会害怕客户资料被挖走,而银行只具有结算功能,业务不会重叠。
    于毅然介绍称,未来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竞争可能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非结算会员更愿意选择银行,因为它担心券商系期货公司会将客户抢走。其次是基金公司的选择。如果有券商背景的基金做自营,肯定会在系统内部选择具结算资格的期货公司作结算;而没有券商背景的基金公司则可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按照托管人意愿,如果其托管行不具结算资格,那么就更倾向于选择全面结算会员,因为这样只要资金账户更改,由托管资金转向期货保证金存管账户,资金并不会脱离监控;另一个是如果其托管行具有特别结算资格,则肯定会选择在特别结算会员———即其托管行进行结算。
    有业内人士预计,没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未来成为全面结算会员的数量可能少,一方面注册资本金较高,成本收回成为股东担忧重点;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不愿意通过这类期货公司结算,其注册资本较少,“小马拉大车”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机构“介意”的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