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通胀增长情况值得密切关注,将直接决定今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考虑到春节临近,为减少市场波动,节前加息等政策风险相对不大,债券市场暂时安全。
通胀风险和预期抬升
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已有较强预期,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可能增长较快,达到接近3%的水平。
11月的CPI增长1.9%,已经与1月持平,创出当时的年内最高。但12月份CPI上涨的势头继续,这加深了部分学者对通货膨胀风险的担忧。具体来看,粮食价格从11月开始抬头,由于其权重较高,仍是提高CPI总水平的主要源头,同时也是判断今后通胀形势的重要参考。
对于粮价的上涨,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谢伏瞻新闻,谢伏瞻说吧)指出,连续三年增产,粮食价格还会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
三年的连续增产,是在2003年粮食产量落到一个低谷的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而粮食总的供求关系还是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部分产品如小麦的供求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另外,就国际市场情况看,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是减产1.6%,而粮食的需求增加了1%。市场这种总体格局的变化就引发了粮食期货市场价格上涨,也带动了我国进口粮价的上涨。
另外前期温家宝总理在地方考察时也指出,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和利益,中央不会让粮价大幅下降。中央这一表态意义重大,这意味着粮价乃至CPI可能不会迅速大幅下滑。
而2006年全年通胀水平处于今年的低谷,较低的基数也抬升了今年CPI的水平。另外连续两年货币供应 量保持16-17%的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加重了通胀预期和风险。
是否加息央行还要观察
一般人们一听到通货膨胀马上就联系到加息,但实际上一两个月的数据不能证明通货膨胀已经形成趋势,而通胀风险的抬升也不意味着央行马上就要加息。根据目前所处的时点和货币环境,央行应该会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采取何种政策应对。
首先,目前的通胀水平总体可控。去年全年的CPI涨幅1.5%,仍然属于历史上较低的水平。而按照历史经验,年底通胀水平一般会有抬升,随后有所降低。目前距离2004年8月的CPI高点5.3%还有一定距离。
其次,临近春节资金提取高峰,资金面和市场利率水平可能面临波动,此时一般不宜采取猛烈的紧缩政策。由于前两周大力回笼资金和上缴存款准备金,银行资金面被收紧。再加上股市火爆、基金走俏、兴业银行为代表的新股申购,本周以来回购和拆借利率水平不断上涨。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昨日已经上升到2.0067%,再次突破2%。
为了缓解利率升势,央行已经在本周的公开市场 操作中明显减缓力度。本周央行净回笼资金700亿元,远远低于前两周的2000亿元和1760亿元的水平。
再次,目前有众多货币政策可供央行选择,尤其是本周复出的3年期央票锁定资金期限长,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央行加息的压力。另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的日常工具,随时可能再次提高。而元旦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一直不小,昨日已经突破7.77,创出7.7678这一汇改后新高。汇率升值和加息一样可以起到紧缩作用。
未来几周(春节之前)的到期资金分别是550亿元、2500亿元、1330亿元。对于新增的流动性央行可以通过例常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工具消化,暂时不必动用利率工具。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