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上涨 投资反弹压力大 行年内或加息
本报记者 郭凤琳 黄宪奇
上周市场一直被“周末加息”的传闻所困扰。在度过了一个“出其不意”安静的周末后,传闻不攻自破,但市场的担忧并未打消。
专家认为,单就1月的CPI数字较高,就认为央行会加息的理由并不充分,更何况目前投资数据并不高,因此,短期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应继续观察几个月的数据再作判断;不过,由于今年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因此就年内而言,央行或将发出加息这一紧缩信号。
加息时点不应是现在
加息传闻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后升温。尽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5%,但其中12月份上涨了2.8%,大大高于市场预期。一些分析人士认为,CPI增幅的加大可能促使央行加息。
由于粮油价格的明显上涨,带动了2006年11月、12月CPI连续跳升0.5个、0.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9%与2.8%。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宏观经济分析师陆文磊认为,通胀抬头并不是触发加息的直接原因。央行加息针对的是通胀预期增强的趋势,而不是单个月的CPI走高;对于CPI全年的走势,目前并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究竟该如何判断未来CPI的走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易纲新闻,易纲说吧)日前出席一个论坛时表示,央行非常关注CPI的变动,去年12月份我国CPI涨幅达到了2.8%,这是同比增幅,还要看环比。由于2006年中国粮食大丰收,中储粮收购了大量粮食,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所以尽管世界粮食减产、国际粮价上涨,但2007年国内粮价不会对物价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未来两个月CPI走势,易纲认为,应该将1-2月综合起来看。去年春节是在1月份,这使1月的物价水平比较高,CPI基数较高;而今年春节则在2月份,因此1月份CPI应该低于2月份。
至于一些专家强调,股市近期猛涨带来的资产泡沫问题,更可能成为调控部门选择加息的原因。应该说,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并不包括资产价格。易纲就鲜明地表示,央行关注股市等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但目前也只到“关注”的程度。
因此,在没有更多趋势性的CPI和投资数据出来支撑的情况下,央行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年内不会加息。
投资反弹加大年内加息可能
虽然从单个月的CPI数据不能得到央行就要加息的结论,但应该看到,年内投资反弹的压力非常大,这无疑加大了央行在未来加息的可能。
刺激投资反弹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面临换届,这会带来投资冲动;企业财务状况在去年有了很大改善,大部分企业都有盈利,而且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渐趋于完善,投资决策的自主权不断加大,因此在利润比较多的情况下,会有投资冲动;新农村 建设也将带来不少财政资金进入投资领域;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加剧,这些都将表现为今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仍比较大。
陆文磊也认为,鉴于商业银行的总体流动性依然宽裕,几个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完成后资本充足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加上企业盈利扩张的冲动,都使固定资产投资 存在强劲反弹的可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召开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今年要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货币信贷管理,防止投资反弹和信贷投放过多。
来自农业银行的一位资深人士强调,加息是立足于长远;而目前的流动性回收效果具有短期性,并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终究有个上限;因此借助价格手段来抑制经济过热很有必要。况且,当前的利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低利率会刺激投资、信贷等过度扩张,引发经济过热,从而推动价格上涨。不过,在流动性持续过剩、货币政策主动性空间有限的大背景下,加息究竟能起到多少作用仍值得怀疑。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如果央行提高利率,微观经济主体在银行的存款会增加,贷款会减少,因此银行存款增加的速度会比贷款增长的速度更快,从银行的资产运用来说,债券市场价格会上涨;从整个经济而言,投资会下降而储蓄会上升,总量上顺差会更大。
虽然在流动性过剩局面下加息的效果究竟几何值得商榷,不过,正如去年央行加息是发出强烈的紧缩信号一样,今年央行仍有可能再发这一信号,以期抑制投资反弹。
(责任编辑:胡立善)
|